兰州警方破获一起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大系列诈骗案,400多名学生上当
公安部督办的一起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涉案金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犯罪团伙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让这些学生和家长纷纷落入骗局呢?
今年6月,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警人小刘告诉民警,2022年,在一次饭局上,他的父母认识了一名“热心人”,声称认识“内部人士”,可以花钱找“关系”把小刘安排进一家兰州的国有企业。
在这名“热心人”的一再保证和国企工作的诱惑下,小刘的父母东拼西凑了24万元,分3次打给了对方。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小刘真的陆续接到了体检、培训和岗前考试的通知。
小刘说:“考了好几次试,监考人员拿的卷子也是有档案袋、密封条的,考完后还组织了岗前面试培训,也有面试。”
在参加了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正规的入职准备工作后,一份盖着企业公章的劳动合同送到了小刘面前,上面写明了岗位、福利待遇等信息,但唯独没有具体的入职时间。
虽然知道这份劳动合同有瑕疵,但小刘和父母已对这名“热心人”深信不疑,小刘也按照要求辞去了原来在医院的临时工作,回家等待正式入职的消息。这一等,就等到了2023年8月,焦虑的小刘终于忍不住给这名“热心人”打去了电话,催促他给自己办理入职手续。“他每次回答都是有情况了,反正各种理由推我。”小刘说。
入职遥遥无期,送出去的钱也像打了水漂,再三催促没有任何作用,小刘在今年6月向警方报案。
连续接到多起报案后,警方开展侦查取证工作。经过详细调查,一个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团伙浮出水面。
经过对被害者的资金去向进行分析,警方发现,这些资金在交给中间人后,大部分流进了嫌疑人秦某和于某等人的账户。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大队长李学成说:“于某名下的银行卡有十几张,流水高达2000多万元,他没有正式工作,属于无业人员,但流水金额异常,所以我们觉得他有很大嫌疑。”
确认嫌疑人踪迹后,警方立刻对秦某和于某进行了抓捕。经过审讯,两人对以介绍国企、央企和党政事业单位为由、诈骗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资金交易记录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就有400多人上当受骗。
专案组同时发现,这是一个由主要嫌疑人加一级中间人和二级中间人构成、层级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他们通过类似“拉人头”的方式,利用被害人找一份好工作的心理实施诈骗,各层级都从中牟利。
鉴于案件重大,涉及人员、资金众多,专案组将案情逐级上报。2024年8月,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并要求依法严厉打击。经过4个月的努力,这一团伙的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案件虽然已侦破,但对于这些被害人来说,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财。因为相信能“花钱买到好工作”,有的人辞掉了原有的工作,有的人拒绝了其他单位提供的职位。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套路,能让被害人深信不疑,相信这些骗子能帮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呢?
据警方介绍,在这些案件中,一些求职者和家长存在侥幸心理,他们相信“只要认识熟人,花点钱就能办大事”,给犯罪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兴安路派出所民警李维强说:“被害人花了钱后,剩下的流程都是一味地去听从,从来没有去核实过,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违规的事情,甚至对自己的亲属都不愿意提。”
案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其实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被害人对“花钱找工作”深信不疑,甚至在骗局被戳穿后也不愿意报警。此外,诈骗团伙还制作了大量的假劳动合同、假就业协议,再盖上假公章,还与当地一些培训学校的兼职老师串通,为被害人提供岗前培训并组织考试。
据犯罪嫌疑人吴某交代:“章是假的,所有演员也是假的,签合同、培训都是演员。”
目前,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已追回被骗资金1000多万元,追缴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