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为你,总会相遇
  • ·“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在蓉开幕
  • ·第九届华语青年作家奖获奖名单出炉
  • ·知冷暖
  • ·同呼吸
  • ·中国体育彩票12月4日开奖结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在蓉开幕

  12月4日,作为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成渝双城城市考古成果展”在成都考古中心临展厅开幕,展览将持续到明年5月。
  主展厅内的陈列共分为“考古成果”“遗址保护”和“活化新生”三大单元,通过297件(套)展品和大量考古遗址图文资料,展示出成渝两地十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4500年的文明史,以及2012年以来成渝两地在基建考古等方面的成功案例。
  位于成都双流的王家堰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约9万年。从展柜中可以看到,其石器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而到了距今约5万年的大山坡遗址时,大型砾石石器已经减少,其石器开始向小型化过渡。再到距今约2万年的五块石遗址,开始出现燧石质石制品。“这十多年的工作,我们基本梳理出成都平原10万年以内的发展序列以及变化特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传陈列部主任、展览策展人唐淼说。
  目前,成都平原共发现了40余处旧石器和7处有原生底层堆积的旧石器遗址。通过发掘和研究这些遗址,考古工作者已经基本梳理出成都平原旧石器发展的脉络。
  另一边,重庆的灰千岩岩画中那栩栩如生、动感十足的牛、羊、鱼、熊等动物形象,展示了旧石器时期先民们是如此“心有灵犀”地运用着充满了自然主义风格的灵动线条。区别于其他岩画的刻画线条,灰千岩岩画通过波点纹形成了图样。这种常见于欧洲地区和金沙江流域的风格,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
  进入新石器时代,川渝两地的基建考古工作同样成绩不斐。成都平原共发现百余处新石器遗址点,散布于成都平原腹心以及山前地带。这些发掘和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收获便是实证了成都平原的第一次人口高峰出现在宝墩文化时期。“正是这个时期人类的竞争与整合,奠定了三星堆文明形成的基础。”唐淼说。
  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现了多个比宝墩文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例如徐家巷遗址、礼拜村遗址等。这些遗址出土的箍带纹大口罐、折腹盆、小口尖底瓶等器物,证明了在距今4800年-4500年的区间里,来自西北的人群进入了成都平原,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又与距今大约4500年从长江中下游进入的人群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而各个宝墩文化遗址之间的竞争与统合,又为三星堆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催生了成都平原的青铜时代。
  而在重庆,距今约1万年的武隆大农场遗址,则是川渝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川渝地区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