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90后许天伦:在“拘束之地”用生命写诗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身仅一根手指能动

90后许天伦:在“拘束之地”用生命写诗

许天伦(右)领取草堂诗歌奖。

  如果只看许天伦的笑容,你会被一种灿烂和阳光深深击中。但很少有人会想到,阳光笑容背后却是脑瘫带来的磨难——他目前全身仅存左手的一根中指可以自控轻微抬动,语言能力几乎为零。但凭着惊人的毅力,他通过看电视自学,学会了认字,又在表哥的帮助下学会了拼音打字。就是用这一根手指,自2012年至今十几年来,许天伦在平板电脑上打字、写诗,表达自己,也温暖他人。
  2016年,他出版诗集《指尖的光芒》。第二本诗集内容已经编排好,叫《光的空隙处》。一个坚韧的灵魂,藉着诗歌书写的力量,以文字为羽翼,冲破被病魔禁锢的身体,翱翔蓝天之下,沐浴着自由和生命的光芒。

指尖“追光者”:以文字为羽翼超越肉体束缚


  2024年12月18日下午,许天伦在姑妈许翠华的陪同下,从江苏常州来到成都,坐在轮椅上领取了第七届草堂诗歌奖“年度青年诗人奖”。主办方给许天伦的授奖词中写道:“许天伦身处‘拘束之地’,却能以文字为羽翼,超越肉体的束缚。他的诗篇虽源于日常生活的微澜,却能在平凡之中洞悉出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坚韧,用指尖的光芒照亮了人们心中的那片天空。”
  许天伦因为声带痉挛,发声困难不能正常说话,当他想说什么时,会很费劲地让声带发出声音,一般人都听不懂,但姑妈许翠华会结合他的口型变化,大概判断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许天伦的获奖感言由姑妈代为发表。姑妈心情激动,边说边哭:“我昨天问他今天领奖,想跟各位老师表达些什么,他就说:谢谢草堂诗歌奖,谢谢评委,谢谢大家给我这么多的关爱。获得这个奖很意外。太难得了。”掌声雷动,很多人都眼泛泪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颁奖仪式结束后,还有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的外国诗人走到许天伦面前,为他点赞、加油。
  在颁奖台下,记者与许翠华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许翠华是江苏常州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在儿子结婚成家后,她把许天伦接到家中,毅然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
  据许翠华介绍,许天伦出生时就被诊断为脑瘫,没法正常去学校读书。18岁以后,随着病情严重,发展至全身瘫痪,目前仅剩一根手指头能听他大脑掌控。
  前段日子,获悉许天伦获得第七届草堂诗歌奖,许翠华说,“他特别开心。”但要不要来成都领奖,许翠华一开始也很犹豫,“我们最终决定,还是来一趟。”
  这不是许天伦第一次到成都。2023年暑假,许天伦曾在弟弟的照顾下,来过一次成都旅游,“天伦喜欢杜甫的诗,想来成都,想到杜甫草堂看看,实地感受一下杜诗的气息。”

他是自学成才:看电视学认字读康德、卡夫卡


  很多人好奇,许天伦的文学天赋是如何被发现的?许翠华讲述,以前没感觉到他有诗歌方面的天赋。“不过,我们当时就发现,虽然他没有上过学校,但是他靠着看电视、看新闻自学认字看书,掌握了很多知识。说话的时候,甚至运用一些成语。我才意识到,这个孩子很聪明,思维能力很好,记忆力很强。”
  跟常人比,许天伦的世界只有一平方米,但他从未放弃阅读。“他开始写诗歌之前,看了很多各类书籍,包括《黄帝内经》白话文版,自己给自己看病,还大量阅读其他各类书籍。全是自己学,没有人教他。”许翠华说。
  2012年的时候,当时微信还没有普及,许天伦只是在QQ上写作。姑妈和表哥读后都非常感动。表哥就把许天伦写的东西发到网上去。尽管许天伦写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也不会分段,但迸发出的情感和真心让很多人感动,点击率很高。
  由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许天伦的故事被常州当地媒体发现并报道。常州市文联的相关人士到家中看望许天伦。一位老师建议他专注于诗歌,因为诗歌篇幅较小,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据许翠华透露,文联的老师建议天伦看《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建议对他帮助很大。迄今为止,他已经翻烂了三本《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夜晚,我只是一个万物的虚影;我要替花朵沉眠,替星辰陨落……”许天伦的诗,风格大气、纯真,带着哲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天伦看过不少哲学书。他通过姑妈,逐一报出一串哲学家的名字:卡夫卡、康德、海德格尔……
  许天伦甚至影响退休的姑妈开始喜欢文学。“哪个老师是江苏的诗歌大咖,四川诗人有哪些,他都知道。吉狄马加、雷平阳……我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此前对文学都不懂。他告诉我很多,他的文学知识远远超过我。”

与时间赛跑:要好好活下去争取再拿更多的奖


  这几年,许天伦几乎每年获一个大奖:2022年是江苏十佳青年诗人奖,2023年是紫金山文学新人奖,今年是草堂诗歌奖。
  许翠华比许天伦还开心,她告诉记者:“真的,我好激动,也很意外。这么多年吃这么多苦,没有白费。”她也坦言,家人支持许天伦写作并没有期待他非要写出个名堂来,“纯粹就是想着他可以有一个事情做,不孤独不无聊。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远远超出我们的期待。”
  许翠华透露,许天伦性格很活泼很幽默,爱开玩笑。说着说着,她的眼圈又红了:“天伦基本没有因为身体痛苦哭过,我作为照顾他的人,倒是看起来难受,这些年不知道哭了多少场。”
  许翠华介绍,如果状态好的话,许天伦一天能写很多首诗。后来他对自己的要求高了,而且修改很多,在产量上就没有那么多。“最近他因为身体比较虚弱,就没怎么写。其实他也担心自己有创作的瓶颈。毕竟生活面比较窄,阅读视野也比较有限。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这个身体状况,要抓紧时间写。 ”
  当被问及对于未来的期待,许天伦艰难地“说”出四个字:“继续写作。”
  采访结束,临别时,姑妈与天伦携手相约:“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争取再拿更多的奖!”
  当我们偶尔感到悲伤的时候,不要太多抱怨,多一点感恩吧。毕竟当还有资格和条件去悲伤的时候,说明自己拥有的东西还足够多,有悲伤的力量。而许天伦,在身体被“冰封”的时候,他用指尖的光芒,照亮了脸上的笑容,带给我们很多生命的启发和力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活动主办方供图

  

人物简介


  许天伦,出生于1992年,江苏常州人,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获“江苏十佳青年诗人”奖、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新人奖、第七届草堂诗歌奖等。已出版诗集《指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