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国补点燃“换新潮”泸州春节消费旺
  • ·德昌如何让“银发候鸟”成群而来?
  • ·西昌礼州镇整“花活”年销售额达2.7亿元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荒石滩到康养度假区

德昌如何让“银发候鸟”成群而来?

游客在海花沟内拍照。

  茂密的森林、千年的古树群、热烈的阳光、地中海风格的建筑……今年春节,位于凉山州德昌县的海花沟大地公园阳光康养国际度假区(以下简称海花沟)成为了不少游客的好去处,银发游客也成为了这里春节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今年省两会期间,“银发经济”成为代表和委员们争相探讨的关键词之一。丰沛热烈的攀西阳光,让大凉山成为中老年人“康养”的好去处。“加快建成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凉山文旅发展的方向之一,而踏出的第一步,就是抢占“银发经济”的先机。
  2月6日,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海花沟,探寻这里如何从曾经的荒石滩蜕变成康养度假区,实现“银发候鸟”成群而来的秘密。

占据地理气候优势
健全设施留住“银发游客”

  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年均气温18.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沟内百棵古树逢春、万亩高山杜鹃盛开……即使是在冬日,海花沟依旧阳光灿烂。这里,也成为不少“银发候鸟”们的旅居新目的地。
  而此前,这里还是一片荒石滩。2020年,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始打造海花沟,以康养为主线、文旅做支撑、产业做补充,将这里打造成集生态康养、健康疗愈、自然旅居、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旅康养综合体。经过4年规划发展,如今海花沟逐渐成型。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很好,阳光又充足,适合我们老年人养生,明年我们想在这里旅居,过一整个冬天。”重庆游客彭华带着母亲一路从攀枝花北上游玩,刚到德昌,便被当地优越的气候吸引。
  同样因为气候优越,选择在这里过冬的还有成都游客王超群。为了享受更长时间的阳光,2023年,王超群在海花沟买了房,今年春节,他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在德昌过年。
  海花沟目前已形成运动、文娱、休闲、亲子、商业、医疗等九大康养配套项目,2025年春节期间还组织了主题烟花秀、海花运动、海花娱乐、海花美学等40多场活动,吸引游客达12万人次。
  针对目标客户,海花沟还特别推出了溯溪慢道、古树环形步道、负氧离子松林步道、山谷骑行道、螺髻山遗迹古道5条线路供游客散步游玩,“2025年我们将加快建设温泉民宿,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促进当地银发经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海花沟康养度假区总经理李涛表示。

德昌春节接待游客31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海花沟的蜕变,只是德昌县康养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昌县围绕“文旅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宜居的攀西最美凤凰城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农业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发展。同时,编制《德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旅游规划与康养相关产业规划统筹协调。
  如今,随着新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国道108线等多条交通线路的贯通,德昌已成为不少“银发游客”向往的打卡点。仅2025年春节期间,德昌县接待游客31万人次,同比增长20.95%;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康养旅游成为了推动德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德昌县正积极探索“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四季阳光森林康养的全季节全天候康养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气候康养小镇、四川省森林人家等康养品牌。全县共有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和民宿共125家,角半、大坪、安宁、半站营四大康养基地基本雏形,可满足3000余人的康养需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