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款、电商款、专供款?
线上的型号实体店没有、各平台间相同款式型号却不同、电商专供款价格低质量却不及线下……这是不少消费者近年来在购物中遇到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消费品的货源线上线下难统一,甚至在不同平台间刻意制造“壁垒”阻碍购买者比价,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2024年“双11”期间,张女士在某直播间拍下了一套拖把,收到货后,发现比超市卖的整体小一号,不锈钢把手也变成了塑料的,包装盒右上角写有“电商专供”字样。“我想起原来在社交网络上看过,说电商专供的产品质量不如超市购买的,感觉自己也‘掉坑’了。”张女士说,在不少人眼中,“电商专供”已成为质量缩水的代名词,饱受消费者诟病。
遇到类似情况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相关投诉数量也居高不下。内容多为“永远买不到主播手里那一款”“网购的纸尿裤透气性差,不如实体店同款”“直播间大促的洗衣液,比超市买的稀”等,投诉多集中在服装、日化用品、小家电等领域。
不仅是“电商专供”,“线下专供”也在困扰着消费者。随着近期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受到欢迎,添置大件家电的消费者增多。不少人发现,线下市场的货物很难在线上平台找到。记者在某家电实体卖场咨询时,销售人员说:“在商场看好了就付款吧,不要去网上查了,这款只有线下有,就算去查也查不到一样的。”
为何长期以来,线上、线下、不同平台之间难以实现同款同售?部分从业者表示,商品销售受品牌方营销策略、渠道间差异、平台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
首先,部分品牌只注重“冲量”而忽视品质。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商家,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电商销售经验不足的商家,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偏差,为了追求短期内的销量,售卖品质不高的“电商专供”产品,将企业责任抛诸脑后。山东优可熊母婴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大龙说,当前电商行业竞争激烈,许多商家卷价格,一些电商平台也过度追求低价策略,使得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品质参差不齐的产品。一些线上随处可见、线下无处可见的“电商专供”产品,虽然满足了平台的低价要求,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其次,渠道间差异影响商品同款销售。“线上渠道可以实现从工厂直接到店铺,没有中间成本。而线下渠道有大区总代理—二级经销商—门店等多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租金、水电、人力等成本。对于品牌方而言,只能通过差异化供货方式,避免线上线下同款竞争。”电商从业者张向阳说,为了解决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很多品牌都将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体系分开,这一现象在家电行业尤其明显。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不得不在线上渠道、线下渠道间二选一。
此外,一些电商平台的“价格保护”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线上商品的型号差异问题。多位电商从业者坦言,同一件商品,“双11”“双12”等大促节点,每个平台都要求在自家平台以最低价销售,甚至还要与商家签订低价保护协议。对于商家而言,既要确保全网销量,又不能得罪平台,就只能从型号和包装入手,将同一件货物刻意区分为不同的型号,分别供应给各电商平台。这导致消费者很难货比三家。 据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