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一架无人机从中科安飞(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自动机库起飞后,沿着预设路线进行路面巡检。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外业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图据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
实景三维模型 图据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可以像鸟类一样自由地穿梭在天地之间,将地球上的壮阔山河尽收眼底。现在,我们借助一种神奇的技术——低空遥感,就可以实现这一愿望。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指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通过运用传感器或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让仪器设备如同我们的眼睛一样,可以“看到”远方的事物。
低空遥感,则是指利用飞行高度较低(一般指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空域)的航空平台,如无人机、轻型飞机等,搭载各种传感器,从空中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技术。
当下,低空遥感在各个行业领域受到广泛欢迎,这是因为它相对于传统的卫星遥感和高空遥感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看得更清晰:相比传统遥感,低空遥感飞行高度更低,获取的图像分辨率更高,细节更清晰,就像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一样。
飞得更灵活:无人机等低空平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飞行时间和路线,不受天气和云层的影响,可以快速获取特定区域的数据。
用得更经济:相比传统的航空遥感,低空遥感的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更容易普及应用。
低空遥感不仅拥有诸多优势,还融合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实用技术,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宝盒”。
身临其境的“实景三维”:通过低空遥感获取的大量影像数据,可以构建逼真的三维模型,就像把真实世界搬到了电脑屏幕上,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游览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甚至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前“预览”未来的城市面貌。
洞察秋毫的“多光谱成像”:利用多光谱相机,可以捕捉到人眼无法看到的电磁波谱信息,就像拥有了“透视眼”,可以分析农作物的健康状况、监测水污染程度,甚至勘探地下的矿藏。
精准测量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可以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精确测量地面物体的三维信息,就像一把“空中尺子”,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地形地貌,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在农业领域,低空遥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以往农民只能凭借经验判断庄稼的生长状况,如今借助低空遥感在计算机中构建的农田模型,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情况、产量预估都成为可见可读的信息。这使得精准农业成为现实,农民依据精准的信息,便能精准把握浇水、施肥、喷洒农药的最佳时机,为粮食的丰收保驾护航。
面对森林火灾这一凶猛“敌手”,低空遥感宛如一位敏锐的侦查员,又如一位智慧军师。一旦火灾发生,它不仅能迅速锁定火源位置,更能在实景三维模型中实时生成火势蔓延的动态趋势。消防员借此可从各个角度洞察火势走向,从而制定出最有效的灭火策略,及时保护森林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建设的蓝图绘制同样离不开低空遥感的助力。工程师们依据低空遥感生成的实景三维地图,对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精准把控。道路的破损、凹陷之处无所遁形,为道路维修提供精准坐标;老旧小区内潜在的可开发空地一目了然,为城市更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城市规划者还能利用实景三维模拟新建项目对周边环境、交通的影响,确保城市发展既蓬勃又有序。
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来看,低空遥感数据为大自然做了一次细致入微的“体检”。河流的曲折“脉络”、河水的深浅变化,乃至河底的地貌形态都清晰展现,为判断河流水质污染状况提供关键线索。就连空气污染分布及其扩散轨迹,结合地形地貌的三维信息,也能被精准监测,助力我们守护大气安全。
李冠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资料来源: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