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文艺范-
A12文艺范
  • ·《哪吒2》为何能打动观众?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哪吒2》为何能打动观众?

制片人:将中华文化融入创新创作中

《哪吒2》中的敖丙。图据片方

《哪吒2》中的哪吒。图据片方

《哪吒2》制片人刘文章受访者供图

  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收获超50亿元票房,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哪吒,打破偏见,写就了自己人生的新注脚。5年后,《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带着万众期待而来,于2025年春节档上映,引发“全民哪吒”的观影热潮,小哪吒亦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7日19时20分,《哪吒2》累计票房(含预售)已达121.23亿元,超过《侏罗纪世界》票房成绩(121.20亿元),进入全球票房榜前9!
  电影《哪吒2》依旧由饺子执导,是创下超50亿元票房奇迹的《哪吒1》原班人马续作。5年磨一剑的《哪吒2》有哪些变与不变?创下超121亿元票房的《哪吒2》背后,到底用什么打动了观众?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哪吒2》制片人、可可豆动画CEO刘文章。他分享,《哪吒2》在视效、技术、角色数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升级;从创作故事的角度,《哪吒2》初心不变,希望能带给观众精彩和吸引人的故事。影片中,不管是对战戏中洪流的运动轨迹,还是角色服装、铠甲中融入的曲线设计等,都别具东方美。刘文章坦言,《哪吒2》将中华文化融入创作中,希望能不负观众的期待。

  时隔5年归来希望继续不让观众失望
  记者:《哪吒1》取得了巨大成功,有了更多人期待和关注。《哪吒2》项目开启时,你和团队的心态是否有不同?
  刘文章

:首先《哪吒1》被广大观众认可,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讲是非常大的鼓励。有了前作的基础,我们在创作《哪吒2》时,心态确实不一样。
  我们作为动画从业者,创作第一部时更希望让所有的观众能够了解动画行业,了解我们能做出不一样的作品,说白了也和影片当中传达的精神一样,希望能够打破大家对国产动画的成见。那个时候我们有点破釜沉舟的心态,希望一门心思把作品做到最好。
  《哪吒2》立项的时候,我们希望继续不让观众失望,带着这么一个目标,就出发了。
 

 记者:《哪吒2》比起第一部,有哪些不变和改变?
  刘文章

:首先从创作故事的这个角度,我们希望《哪吒2》能做到与《哪吒1》一样吸引人,足够精彩,这个追求是不变的。变化就是各种升级,从视觉效果、画面美感以及体量数量等等。这些技术指标上做了大量升级,如果观众观看了电影之后进行对比,感受会更直观。
  

慢工出细活更“纯粹”的饺子导演
  记者:饺子导演创作剧本属于哪种风格?
  刘文章:

饺子导演慢工出细活,对于创作非常谨慎,或者说非常负责任。他经常对我们讲,所有主创人员都为作品付出了好几年的时间和心血,在前期创作的时候,他尽可能做到准确,不要出现反复推倒重来的情况。
 

 记者:饺子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了创作中信念的力量很重要,他多次提到过“竭尽全力”,非常认真。跟饺子导演合作第二部作品后,他在你心中的印象有没有变化?
  刘文章:

我觉得有变化,对于创作的态度,他变得更加纯粹了。其实筹备《哪吒1》时他也很纯粹,但是那会儿他还要考虑生存问题,负担会更重一些。但这一次,他更加聚焦创作本身。
  

记者:影片中海妖身上的锁链也让人印象深刻,听说你曾经向导演提过想要去掉锁链,但导演最后还是坚持保留,能否讲讲具体情况?
  刘文章

:在制作早期,团队确实与导演商量过,因为我们在测试时发现,海妖身上锁链的制作非常困难,一旦产生了交互情况,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数据上讲,我们都很难去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导演比较坚持,因为锁链代表一种束缚,他还是优先考虑让大家看到锁链的存在,这样效果会更加震撼。后来我们继续测试,最终基本上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洪流对战特效最难将中华文化融入创作基因

 

 记者:还有影片美术设计、特效的“东方美”,比如洪流对战戏,洪流运动轨迹要有东方美;比如章鱼和鲨鱼将领的服装、铠甲、牙齿中融入曲线设计等,也具有“东方美”,这是在《哪吒2》的设计里比较新的要求吗?
  刘文章:

我们在设计或创作过程中,中华文化或者东方文化的元素、理念融入血液,长在我们的基因中,是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偏好。
  创作中,我们首先会考虑画面是不是能做到足够的美感,或者说是否能达到导演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哪些地方能够强化,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元素,当然更好。
 

 记者:洪流对战是特效最难的一场戏,这场戏的难点在哪里?
  刘文章:

这一场戏是一个群体表演。我们以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这种对战,大多是在地面进行,或者说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它可能呈现出千军万马的两军对垒。这次的洪流对战也是两军对垒,但在立体空间呈现时,是一个全新的视觉效果。我们当时参考鸟群运动,既有随机的一面,又有一定的运动轨迹,但是又不遵循具体的某条直线或者某个路线。我们将其分成了若干支点,相互缠绕在一起。
  制作这样的视觉效果,除了要约束大体走向,还要考虑很多细小的交互,这里面也涉及一些体型差异巨大的情况,比如海妖、龙,它的体量可能要很多妖才能相当。里面还涉及一些碰撞时产生的细小变化,这些堆积起来就是一个海量的工程。

  还好没有“至暗时刻”哪吒角色也在成长变化

  

记者:《哪吒2》项目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很好奇大家在项目期内,是否还能享受到成都生活的松弛感?项目期结束后,是否有人因此爱上成都、留在成都?
  刘文章:

这部电影是阶段性的,前中后期接力创作,当然在冲刺阶段肯定非常繁忙,但是过了高峰期之后,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做到比较好的平衡状态。
  也有同事之前在北京,后来留在了成都。比如角色设计师申威,他之前一直都在“北漂”,这两年基本上在成都定居了。他发现成都非常安逸,每次碰面,他都对成都赞不绝口。
  

记者:担任《哪吒2》制片人的这5年,对你来说有怎样的感触?是否遇到过一些“至暗时刻”?
  刘文章:

虽然5年时间不短,但一直都比较忙碌,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这5年没有出现过所谓的“至暗时刻”,但也不是一直愉快,肯定会出现一些比较纠结、糟心的状态。比如说看到进度停滞不前,还是会担心。但是反过来想,只要能让作品变得更优秀,这些过程我们可以接受。
  

记者:《哪吒1》里,小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很多人共情。我们也很好奇,5年过去了,哪吒是否有在成长,能否给如今的观众带去情绪价值?对此你有信心吗?
  刘文章:

我们肯定对作品的结果有期待。哪吒肯定和第一部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具体变化程度如何,还需要观众观影后自己去发现。我们希望大家有想法之后多和我们互动,也方便我们参考,帮助未来的创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