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少年派-
A14少年派
  • ·乡愁是一碗豆腐皮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乡愁是一碗豆腐皮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2024级4班 彭程程

  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周末跟着妈妈去外婆家。外婆家在乡下,一个叫作柏合寺的老镇。老镇只有一条铺着石板的磨盘街,转一圈就走完了。街道两侧是一楼一底的旧房子,临街的铺子卖各种土味百货。如果遇到逢集的日子,老街上的小摊挨挨挤挤,人声鼎沸。小小的我跟着妈妈穿行其中,仿佛一尾游鱼,隐匿在大大的人海里。
  外婆的家,在老街不远的一条土路旁。再往外,就是一条小河和广袤的田野了。远远看到外婆家的两层小楼,烟囱总是飘着淡淡的炊烟,空气里是好闻的柴草燃烧的烟火味。外婆一准儿是估摸着我和妈妈到家的时间,在张罗一桌好饭菜了。从拥挤的老街终于走到开阔的土路上,我撒开腿跑起来,边跑边喊:“婆婆!婆婆!我回来了!我要吃豆腐皮哈!”
  婆婆听到我的声音,就会从厨房迎出来,脸上笑意盈盈。“晓得了!煮起了!你妈妈早上打电话就跟我说了!我一早就赶场买了豆腐皮咧!”外婆的个头很矮,胖胖的,短短的头发,常年的劳作在她脸上留下了风霜的痕迹,但无论何时,她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也许是外婆刚刚从厨房出来的缘故,她身上有一股好闻的饭菜香味。挨近外婆,我的心里就会感觉很踏实,很温暖。
  外婆做的豆腐皮是我最喜欢的菜。这种豆腐皮薄如画纸,外婆把它一张张卷起来,切成细细的丝,再泡到凉水里,抖散开,豆腐皮丝儿就会像一朵细丝菊花,慢慢绽开。起锅,烧油,放葱姜蒜,放豆瓣,把捞出沥水的豆腐皮丝下锅……一时间厨房里香气四溢。我借口帮外婆添柴火,馋猫似地围在灶台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把原料加入锅中,变成一碗汤色红亮、鲜香美味的柏合豆腐皮。
  豆腐皮终于上桌了。“不要偷嘴哈!豆腐皮是看着不冒烟,实际烫得很哦!”每次外婆都会警告我一下。我哪里等得及,不等大人上桌,我早就在厨房摸到了碗筷,先挑一筷子到碗里,送到嘴里。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被豆腐皮猛地烫了一下,然后口腔里就是豆腐皮的咸香和爽滑,还有红油和花椒的香味,营造出微微的麻辣,太好吃了!我赶紧去盛米饭,把红油包裹的豆腐皮细丝,铺在雪白的米饭上,然后不停地扒拉米饭。我那副馋嘴的模样总会逗笑外婆,妈妈也笑着,外婆家的小猫绕着我的腿喵喵叫着。
  后来,外婆日渐年迈,被舅舅接到城里居住。我褪去稚气,学业日益繁重,去看外婆的时间少了。繁杂高深的习题总是将我虐得头昏脑涨,这时,我总会怀念老家的石板街、老瓦房;怀念老镇逢场天的喧嚣和寒市天的静谧;怀念外婆做的香气四溢的豆腐皮,还有灶房的炊烟中,外婆那笑意盈盈的脸庞。
  大人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我的内心却常常生起说不清的乡愁。乡愁是什么啊?乡愁是旧时光射出的一支箭镝,正中失意人的心;乡愁是老家留给你,让你一回想就嘴角上扬、重获力量的快乐记忆;乡愁是外婆温暖慈祥的笑,浮现在脑海里;乡愁是一碗那么好吃、那么有爱的豆腐皮……

评语


  这篇作文通过一碗豆腐皮这一具体的物象,巧妙地串联起了作者对外婆、对故乡的怀念与追忆。文章情感真挚,描写细腻,通过对外婆制作豆腐皮过程的详细叙述,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与爱意。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

(指导教师: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雷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