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院士详解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设计看点
  • ·入境增4成!美妙的“China Travel”继续火
  • ·成都三大城市新区先行先试场景创新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将“科幻场景”变为“产业实景”

成都三大城市新区先行先试场景创新

  一头连接着新质生产力培育,一头连接着新消费需求,在当下,场景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33个相关单位共围绕养老、医疗、建设、安全、文旅、交通、消费、物流等领域发布了417个创新应用场景需求,88个创新应用场景供给。
  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在成都变为“产业实景”。
  在进一步推动场景创新工作中,成都明确将在高新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三大城市新区展开场景政策创新先行先试,为全市场景政策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目前我们三个新区均已印发出台相关政策文件。”4月15日,成都市召开“城市新区场景政策创新先行先试”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实睿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三个新区的试点推进情况,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向具备条件的其他区(市)县推广。

打造场景创新典范
新川博物馆预计今年底开建


  城市新区在场景政策创新上的先行先试,最为明显的体现就在政府投资项目的“科技篇”中。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王磊介绍,在高新区,政府投资在决策阶段,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须通过技术可行性、产业带动性评估,且新技术投入占比原则上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实施阶段,根据科技创新能力择优定标,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竣工后,90天内开展绩效评价,确保实效与示范性。
  在此标准下,作为“科技篇”政策试点首个项目——新川博物馆,预计今年底开建。项目总投资约8.2亿元,其中“科技篇”拟投入约5000万元。王磊表示,力争通过场景创新带动技术验证、模式创新和产业集聚,将新川博物馆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事实上,这是成都重点推动城市新区在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制度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们三个新区均已印发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实睿表示,将及时总结评估三个新区场景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成效并适时推广,“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日趋丰富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场景需求。”

“场景与招商”双向赋能
打造一批集中连片新场景应用


  如何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寻技术?就在今年3月,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上“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立“场景创新部”,组建专业力量进行实体化办公。张实睿表示,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以来,已有不少科创型企业主动上门展示场景供给能力,提出具体的场景需求。在实践中,成都正聚焦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新场景应用展示区域及具体典型场景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场景创新。
  张实睿介绍,眼下高新区的新川机器人公园、天府新区的科创生态岛已初具雏形,东部新区也在全力围绕世博园、世运会打造“低空+”的新场景。
  “我们强化应用实效,探索‘评定分离’招采模式,确保技术产品与需求精准对接。”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刁义提到,天府新区在前期发布了2025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区域首批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目前已落地人工智能安防预警、新能源供给、低空文旅娱乐等一批场景,引入无人驾驶接驳车、秩序巡逻机器人等10余个创新产品,初步打造形成集中连片场景。

完善项目评估体系
推动科技成果在场景应用落地


  目前,成都市的三个新区都发布了各自的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政策。
  以东部新区为例,在发布会上,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敏表示,东部新区探索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科技篇”的“1+2”政策体系,即一个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指引、评审办法2个配套文件。其中,因地制宜设立空港新城+低空经济、简州新城+智能制造、未来医学城+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社会民生(智慧管理)4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挖掘产业园内及相关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应用场景资源。而在评审办法中,突出需求精准性、方案可行性、资金合理性、“科技篇”投资占比等关键因素。
  路径明确,如何推动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科技成果在场景应用落地?
  对此,成都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申林表示,开放并指导新区用好全市科技评估专家库,为项目评审、验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指导新区建立产品技术目录库,完善项目评估体系、同步优化评估方法。同时,围绕场景需求部署创新研发,会同场景供给单位共同梳理技术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支持企业攻关形成创新产品,同时协同配置场景资源和科技资源,推动攻关成果快速在场景应用落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