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民生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 ·成达万高铁超万吨连续梁成功转体
  • ·四川最大高铁站天府站钢结构施工完成
  • ·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融媒体密码应用安全服务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历时115分钟,横跨达成铁路

成达万高铁超万吨连续梁成功转体

转体后,大桥横跨已通车的达成铁路。成达万高铁公司供图

  4月16日凌晨,经过115分钟的紧张施工,在建中的成达万高铁大通镇跨达成铁路特大桥连续梁逆时针旋转44度,完成上跨达成铁路施工,这也是全线首座完成转体的连续梁。
  总重超万吨的“巨物”想要跨过繁忙铁路线,施工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1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赶赴现场,一探究竟。

桥墩桥梁一起转 超万吨结构上跨达成铁路


  成达万高铁大通镇跨达成铁路特大桥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全长783.54米,临近达成铁路。而达成铁路日均开行列车105对,平均每3到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这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中铁十二局成达万高铁项目部第三工区总工程师程硕告诉记者,为减少对营业线的影响,他们决定采用平行营业线浇筑梁体后再转体方案,且转体施工利用夜间“天窗”时段,即无列车通过的封闭时间段进行。
  与人们常见的转体梁施工不同,这座大桥是桥墩和桥梁一起转,并不仅仅是梁体转。具体来说,就是把转盘放在桥墩下面的基坑里。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墩底转体法呢?程硕解释,这是因为两条线的平行施工距离近,转体后高差小,最小的地方只有不到1米,墩中和墩顶都没有空间放转盘。
  如此一来,大桥的转体结构就会比较重,达到1.1万吨。转体结构吨数越高、体积越大,转体时的摩擦系数越大,也就更难转,左右平衡也更难保证。

每转体5度报告一次 历时115分钟精准转体44度


  “我们从两天前就开始准备了。”程硕介绍,在正式转体开始前,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进行梁体的承重和配重,保证转体时两边的平衡;之后进行了5度的试转体,采集相关参数。
  16日凌晨0点50分,100余名作业人员全部到位,施工现场灯火通明。
  在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教育结束后,3组人员奔赴各自的点位:作业组位于转盘处,观察转动过程中有没有摩擦与卡顿;牵引组在转体桥旁边,进行钢绞线的牵引;防护组在达成铁路上,确保接触网已经停电,没有车辆通过与信号干扰。
  凌晨2点,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施工负责人一声令下,控制台启动,连续梁转体开始。
  程硕告诉记者,转体每达到5度,测量组就要向施工人员报告一次;转体达到36度后,开启点动模式,桥梁转得更慢,一点一点挪向指定位置。
  凌晨3点55分,历时115分钟,现场全部作业完成,成达万高铁连续梁精准逆时针转体44度,成功上跨达成铁路。

智能监控平台助力 将高程偏差控制在2毫米内


  按照施工要求,连续梁转体要实现轴线偏差1.5毫米、高程偏差2毫米的高精度对接。
  如何控制转体精度呢?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站在智能监控信息化平台前,紧紧盯着电脑屏幕。该平台通过测量机器人无线传输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技术,对转体过程中的风速风向、转动角度、梁体左右侧的高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数据有异常就会预警,为转体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参数支持,保证了转体的精度。
  成达万高铁公司遂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李升平介绍,大通镇跨达成铁路特大桥顺利转体,为成达万高铁成营段按期架梁创造了条件,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基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