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5年04月17日 华西都市报 -A7 要闻-
A7要闻
  • ·“夜游锦江”点亮夜经济
  • ·锐意改革 打造中国民营公交企业典范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内江公交集团董事长蒋光宁:

锐意改革 打造中国民营公交企业典范

蒋光宁 内江公交集团供图

  走进内江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公交车运行情况,工作人员正根据当前客流量、交通拥堵状况及时调度车辆。
  “以前人工调度,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不能及时应对,现在实时视频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反应迅速调整。”内江公交集团(以下简称内江公交)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光宁说。
  近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启动了“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蒋光宁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讲述了一个亏损严重的改制企业如何逆袭重生,发展成今日资产总额达5.4亿元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

堵住漏洞顶住压力推行改革


  智能调度中心旁是内江公交陈列馆,展陈了内江公交60余年来的发展变迁。新旧交错之间,一个民营企业改革和创新的故事徐徐展开。
  2002年,而立之年的蒋光宁进入内江公交,在内江公交一公司当副经理,负责东兴区城区公交车管理。那时,走过了40多年国营历程的内江公交改制为民营企业仅两年,亏损严重、服务不优、安全事故频发、群众投诉举报多。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蒋光宁面前,让他意识到“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蒋光宁上任就意识到了“吃票款”的不良风气。当时,售票员、驾驶员“吃票款”现象严重,甚至有稽查人员也同流合污。
  为了堵住这一漏洞,蒋光宁提出了重处罚、强监管、抓示范的改革措施。“一旦发现员工‘吃票款’,哪怕是5毛钱,都直接解聘。”蒋光宁说。
  面对个别管理人员的反对和员工的不满情绪,蒋光宁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几个月后,公交一公司产值逐渐上升,通过按劳分配,员工工资上调,改革举措受到大家拥护。此后,这股整顿之风也扩大到整个公交公司,仅三年时间,内江公交内部风气大为改观。

减少亏损主业做优副业做强


  改作风、优服务,从2006年到2008年,蒋光宁带领内江公交用3年时间啃下“票改”硬骨头,年均止损300万元。尽管如此,作为公益性企业,内江公交依然面临着亏损严重的问题。
  对此,蒋光宁坚持“主业做优、副业做强、以副补主”的经营思路,拓展多种经营业务,不断自我造血,减少企业亏损。
  2008年,内江公交开始实行无人售票;2016年,甜城一卡通实现全国互联互通;2017年,在四川省内率先推出微信扫码乘车。
  同时,内江公交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不断完善充电设施建设。
  4月7日,内江公交建成目前内江市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可同时容纳149辆车集中快充。内江公交现已建成充电站4座,充电枪285把,为推动甜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公交企业的努力和贡献。
  在经营城市公交客运主业之外,内江公交积极涉足公交广告、道路运输、驾驶员培训、新能源经营等交通运输相关产业链。同时,进一步拓展旅游、物业、餐饮、养殖、超市等多个产业。
  通过多元化发展,内江公交实现产业间互动、互联、互补,迈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蒋光宁介绍,下一步,内江公交还将继续学习行业经验,建设超充站,探索数字公交,与快递行业合作,寻求更多发展空间。

热心公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今年2月20日,面对失控后溜的出租车,内江公交102路车长龙彦杰当机立断,驾驶空车“抵”了上去,成功截停出租车,避免了更大人员和财产损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为龙彦杰颁发了正能量特别奖。
  “像龙彦杰这样的优秀员工还有很多,我们平均每年有好人好事2200多件。”提起员工的先进事迹,蒋光宁自豪地说。
  公司常态化评选“公交好人”,每月常态化开展安全服务培训,引导员工向上向善,营造敢学比超氛围,形成了“争当好人、争做善事”的良好氛围。去年有226名公交车长被评选为优秀车长,他们做到了“三无”,无有责安全事故、无有责服务投诉、无安全违纪,占比34%。
  展望未来,蒋光宁说,他将带领内江公交全体员工,始终坚持“人民公交为人民”的理念,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民营公交企业典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