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节·十城封面周”首站活动圆满收官
市民驻足观看华西都市报创刊30年主题展。
黄晓庆摄
参展商向市民介绍商品。 雷远东摄
4月20日,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内江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美好生活节·十城封面周”系列活动首站在“甜城”内江圆满收官。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首席记者团以“美好生活在‘蔗’里”为主题,深入挖掘内江城市发展故事。此外,惠民演出、特色市集、展览展销、智媒沙龙等特色活动,更是让当地市民体验了一场集文化盛宴和消费活力融为一体的嘉年华。
“美好生活节·十城封面周”系列活动后续还将在省内其他城市陆续展开。该活动采用“媒体传播+文化赋能+消费拉动”的多元模式,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更加生动、直观。
“下一站已在筹备中,具体城市即将揭晓。”主办方热情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一起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美好生活在身边”的美好愿景。
1995年1月1日,怀揣着传递真实、记录时代的初心,《华西都市报》应运而生。“做市民的忠实公仆”,扎根巴蜀大地,中国第一张都市报走进千家万户,见证并参与了内江、四川乃至全国的发展变迁。
2015年,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整合华西都市报资源,创立封面传媒。2016年,封面传媒推出核心产品封面新闻,以“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为使命,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美好生活节·十城封面周”首站活动特别策划了“与时代共振·蜀地人文主题展”,设置蜀地之眼、蜀地文心、蜀地逐梦、光影内江四大主题篇章,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媒体与城市的共成长。
此外,活动同期举办的智媒沙龙围绕“城市品牌建设”“舆情新生态”“数字化能力”等议题展开研讨,并发布了最新媒体融合成果。
活动现场,多位与《华西都市报》有着深厚情缘的内江读者分享了他们与这份报纸的感人故事。
内江市椑木自来水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在云回忆说,2004年夏季,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自来水厂遭遇水源污染危机。“当时,华西都市报记者冒着酷暑深入调查,刊发整版报道推动问题解决。”他说,这次经历促使他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水厂技术改进。“同时,华西都市报的正能量报道也一直激励着我投身公益事业。”
另一位忠实读者兰自涛则见证了报纸30年的发展历程。1995年,还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他将散文《父亲的茶杯》投稿至华西都市报副刊“街坊”并获得刊发,由此开启写作之路。“通过华西都市报编辑的指导,我完成了从文学爱好者到新闻工作者的转型。”
如今在内江宣传系统工作的兰自涛说,这份报纸始终是他获取信息、开展工作的重要帮手。“我现在每天仍坚持阅读华西都市报电子版,并通过封面新闻客户端了解本地新闻。”
4月18日下午,在内江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美好生活节”内江封面主题周暨“甜城金晚”文化惠民促销活动在内江万晟天街启动。为期两天的活动集文化展演、非遗展示、惠民消费于一体,为市民打造了一场周末文化盛宴。
当晚6点,惠民演出在欢快的歌舞中拉开帷幕。川剧变脸吐火、石坪山歌等特色节目轮番登场。其间,内江市川剧团变脸演员廖锦闻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4月18日至19日,万晟天街变身为“幸福生活体验馆”,30个特色展位划分为四大主题展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农特产品和促消费展区,本土民俗风情与创意生活奇妙融合,让群众沉浸式享受一站式购物的惬意时光。
“这场活动特别热闹,好多人围观我的非遗作品,了解这项非遗技艺,很有意义。”汉安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全说。
“演出好看,还能长知识,希望以后多办这样的活动。”看完演出,逛完集市,市民刘女士说,在志愿服务点学习的中医药文化颇为有益。
除本地特色产品外,活动还吸引了海尔、房县黄酒、屈臣氏、爱康国宾、国贸地产、居然之家等多家知名品牌参展。各参展商通过特色产品展示和互动体验,为市民带来多元化的消费选择。
天猫优品携海尔麦浪冰箱亮相“美好生活节”。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尔麦浪冰箱通过沉浸式麦浪场景,展示科技与生活的融合。“我们希望通过丰收场景的创意呈现,让消费者感受科技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以及生活的美好。”内江万晟城天猫家电店长李进介绍。展位还精心设计了多重互动体验,如互动领盲盒种子、春日冰饮品尝、彩绘风筝DIY等。
湖北房县黄酒携新品“九五系列”亮相活动现场。十堰市房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琼表示:“借助‘美好生活节’平台,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佳酿。”活动现场,该品牌还通过有奖互动方式吸引市民参与。
“美好生活节”后续还将在省内其他9个城市陆续开展。“下一站筹备工作已启动,具体举办城市即将揭晓。”主办方表示,希望系列活动既促进消费增长、文化惠民、品牌曝光,又能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喜悦成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庆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