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师专面包董事长张涛:
“质检是生产最重要的环节,质检区也是我在公司待得最多的地方!”在四川师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师专面包)的生产车间,董事长张涛每天都会到生产线上走一圈,“食品行业最重要的是安全,不管市场做得有多大,这一亩三分地一定要看好!”
近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通过深度解码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因,寻访领航时代的标杆力量。4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师专面包生产一线,探访张涛和他的创业之路。
今年39岁的张涛是一名连续创业者,2008年,从大二开始,他就利用课余时间摆地摊卖烧烤,其后从大学毕业到创业的17年间,先后打造了“烤古烧·麻辣烤鱼”“烈火牛肉”等多个自贡餐饮知名品牌,其连锁门店最多时达到7家,成为年轻人聚会、娱乐的热门场所。
从地摊烧烤匠干起,到多家餐饮企业的老板,正当事业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底行业遇到“危机”。正当张涛为事业的停滞而发愁时,一则网上的消息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由于经营不善,本身为四川理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校办企业的师专面包濒临倒闭。”张涛说,大学四年,就吃了四年师专的面包,他对“师专面包”这几个字有非常深厚的个人感情,“毫不夸张地说,我的青春就是吃着师专的面包度过的。”
于是,张涛毅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退出烧烤等餐饮行业,收购师专面包,进军烘焙行业。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成为了他创业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师专面包当时有20多名员工,一条几乎淘汰不能用的生产线。收购后,我又陆续投入1600多万元继续打造这个品牌。”张涛介绍,到2023年9月,师专面包建成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化生产线,现已成为自贡行业市占率名列前茅的烘焙品牌。
二次创业的张涛,凭着满腔热情收购了师专面包,但他却是个烘焙行业的门外汉。一个完全不懂烘焙的跨行从业者,是如何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烘焙品牌,做成市占率名列前茅、年产值数千万元的本土强势品牌的?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师!”张涛回忆起创业初期,感慨万千,“从产品设计、采购、打面、成型、醒发、烘烤、包装、质检,一个个环节‘现学现卖’。师专面包的二代传承人黄鉴,三代传承人刘仲平、殷德红,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包装工,都是我的师父。”
经过刻苦钻研,张涛迅速掌握了面包制作工艺,同时他认为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但他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320万人口的城市中,烘焙行业的竞争是短兵相接的,甚至面临同行的直接“挑衅”。
“2023年的一天,我们的面包师傅告诉我,有家品牌想挖他过去。不仅是面包师,对方还在挖我们的渠道人员。”张涛回忆,这一切,源于对方盯上了师专面包的王牌产品“葱油面包”,这款爆品平均每天要卖几千个,是创造利润的主打产品。
随后,张涛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产品和市场,这也让他感觉到,一定要建立自己企业的“护城河”,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6年的摸索,让张涛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师专面包烘焙品牌的“特色”之路。
张涛说:“师专面包绝不能走和其他烘焙品牌同质化的路,其核心竞争力必须要靠不断创新和积累。”于是,张涛为师专面包制定了“产、学、研、医”的发展新路径。“好的产品线,离不开好的研发,我们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烘焙食品研发中心’,与四川省盐业学校共建‘烘焙预制食品产业学院’‘自贡市烘焙预制食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些研发中心,为我们打开广阔市场、开发拳头产品,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师专面包还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等医疗机构和高校广泛开展合作,为自贡市汇东实验小学等多所中小学研发减糖、减盐、减脂的“三减食品”。
截至目前,师专面包已构建起13家零售门店+医院+学校+社区+挑担+电商的稳定销售渠道和研发中心,打造出行业内独特的“产、学、研、医”模式,建立起了属于师专面包独有的行业“护城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