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31个产品获“天府名品”品牌授权
  • ·四川公布一批自然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 ·(上接03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魅力天府品牌之夜”活动举行,拉开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序幕

31个产品获“天府名品”品牌授权

  发布《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31个产品获“天府名品”品牌授权……5月9日,在“魅力天府品牌之夜”活动现场,“四川制造”和“四川创造”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这场活动也拉开了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的帷幕。
 

四川品牌“新画像”
发布《四川品牌发展报告2025》

  以“四川造”为代表的四川品牌发展怎么样?活动现场发布的《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结合一年来四川推进品牌建设的实践,描绘出四川品牌的“新画像”。
  眼下,四川在工业领域围绕六大优势产业做优“四川制造”品牌,在农业领域擦亮“天府粮仓”“天府菜油”等高品质名片,在服务业领域高标准打造“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和天府旅游名县名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群品牌。
  《报告》发布时携取一组数据——“34567”,鲜活印证了四川特色产业集群产品的影响力:全国30%的水电产量、全国40%的出口平板电脑、全球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全国60%的核电产品、全国70%的竹浆,都产自四川。同时,《报告》系统梳理总结产业提质升级中涌现的“新势力”品牌,人形机器人、载人航空器、智能网联车、天地卫星网、重磅创新药等层出不穷,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发展的“爆发点”。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产品走向品牌,是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经久不衰的必由之路。编制品牌《报告》不仅要绘制四川品牌发展的“全身像”“全家福”,还要通过分析品牌发展的大趋势,引导各类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品牌创新生态。

设立“39市集”关注托底性帮扶特色品牌


  当前,四川正加快推进“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为此,中国品牌日四川活动专门设立“川造科技区”,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氢能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遥感卫星、LED卷屏等关注度高的科技创新产品,让市民朋友和游客在亲近“四川造”的过程中,感受到天府大地新兴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在“魅力天府品牌之夜”舞台上,来自学界、企业的代表讲述的向“新”而行的故事,带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启示。
  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周强为例,他带来了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让量子科技成果‘上书架’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上货架’。”周强展示的另一款由铌酸锂材料制作而成的量子光源,已批量应用在“银杏一号”量子互联网实验床中,凭借其经济、实用的优势,获得2024年国际光子大会金奖。“在不久的将来,‘四川造’量子光源必将为每一个人带来量子科技的曙光。”
  此外,托底性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部署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通过建立完整的帮扶体系,正实现用产业和品牌助力39个县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对此,39个县域的更多产品出现在活动专门设立的“39市集”,产品总数超过1100种。“优美的生态赋予这些产品较高的品质,希望通过品牌日舞台,让‘小产品对接大市场’,带动欠发达县域的群众过上更加红火的生活。”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责任人说,这也体现了品牌日充满烟火气的一面,“39市集”持续到11日。

金字招牌累计认定31个“天府名品”产品


  区域公共品牌是一个地理区域的集体品牌,通过整合该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背景、生产方式等多维要素所形成的产品品牌、工程品牌、服务品牌的整体形象,代表着该地区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天府名品”作为四川区域公共品牌,是四川最高质量水准的“金字招牌”。2023年四川出台《“天府名品”品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制定《“天府名品”标准建设工作细则》《“天府名品”认证工作细则》《“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管理工作细则》,推动“天府名品”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整体上看,“天府名品”坚持“质量内核、品质高端”定位,对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聚焦“创新驱动、标准领先、品质卓越、品牌引领、社会责任”品质内涵,支持优势产品通过“自我声明”(企业自主申报、审核审查)及“品质认证”(企业自愿委托、实施认证)方式,获得“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
  省质量强省办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打造“天府名品”品牌,累计认定31个“天府名品”产品。在活动现场发布了31个获得“天府名品”品牌标识授权的产品名单,并为获得授权的企业颁发证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