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特别报道-
A8特别报道
  • ·在万米高空书写跨界人生的诗与远方
  • ·成都浓厚的文创基因,为企业提供了沃土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将公司总部从深圳搬迁来蓉,影目科技杨龙昇:

成都浓厚的文创基因,为企业提供了沃土

杨龙昇 受访者供图

  杨龙昇,成都创业的新青年之一。作为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目科技)的创始人,这家公司研发的AI翻译眼镜,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助力记者完成了国际采访,一战成名,订单排到了今年8月。
  杨龙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赞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扎实的产业土壤深深吸引着我。它既为创业公司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消费土壤,也提供了完善的产业支撑,是非常理想的总部城市。”

被全球关注的AI眼镜
来自开放与包容的成都


  2025年,是杨龙昇非常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其公司研发的AI翻译眼镜亮相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让业界看到了AI眼镜在实际场景应用中的最新成果;海外顶流博主“甲亢哥”的一句“不可思议”更是让这款“成都造”智能眼镜成为全球科技达人讨论的热点。
  影目科技总部原先在深圳。去年7月,杨龙昇将总部搬迁至成都。“成都的科技氛围非常鲜活,政府对新兴科技企业的支持既有力度也有温度。从AI到XR,再到数字文创领域,成都展现出很强的产业组织能力和创新活力。与此同时,这座城市还有着浓厚的文创基因,既能沉淀传统文化,又能不断拥抱新潮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极好的‘土壤’。”杨龙昇评价,作为新成都人,他对成都独特的“巴适”有着更深的理解。
  谈到成都的营商环境,杨龙昇感慨,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让他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这也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此外,杨龙昇还提到,成都在电子信息领域拥有完整且高度集成的产业链,尤其在光学显示、材料工艺、芯片设计等环节具备全国领先优势,为智能眼镜的一体化研发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

“成都造”企业
与城市文化碰撞出更多火花


  对成都的喜爱,也让杨龙昇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方式将“成都元素”融入企业与产品成长中。他介绍,公司研发的影目INMO GO系列智能眼镜,虽主要聚焦标准语种和国际交流应用,但也在积极探索更深层次的本地化体验。在目前支持的40多种语言、90多种口音识别基础上,已经可以实现对四川话等地方方言的识别与翻译。
  AI眼镜,被看作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杨龙昇也认为,在AI科技风靡的当下,智能眼镜作为一种贴近生活场景的产品,可能是AI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让AI+XR与成都这座城市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杨龙昇也在思考。他透露,影目科技目前正在与四川物通科技有限公司筹备在东郊记忆打造全国首个AI+XR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体验中心。项目将依托东郊记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融合巴蜀文化与超现实科技,计划探索“工业遗产活化+科技教育赋能+文化旅游体验”的创新模式。
  在成都,智能眼镜这一前沿领域正与传统文创、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而“巴适”不仅是生活标签,更成为一座城市对创新者最温暖的托举。当硬核技术遇上烟火气,或许正是中国科技创业的新范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