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小隐于圈
  • ·春天的道别
  • ·夏日的绿皮火车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小隐于圈

  

□王承舜


  清晨的阳光还未爬上窗台,手机里已热闹起来。有人晒出晨跑的轨迹,配文“自律即自由”;有人分享精致的早餐,滤镜下的牛油果吐司泛着青翠的光泽;有人转发行业资讯,附言“深度思考,与君共勉”……朋友圈这个虚拟的舞台,日日上演着人间百态,热闹与寂寥交织,照见众生相。
  朋友圈里最常见的风景,莫过于各种精心雕琢的“凡尔赛文学”。有人晒出清晨的咖啡配精致摆盘,配文“又是被工作填满的一天”;有人分享雪山之巅的背影,附言“随便走走竟到了海拔五千米”;更有人将孩子的奖状贴满九宫格,却轻描淡写“小进步不值一提”。这些看似云淡风轻的文字背后,多少藏着几分欲盖弥彰的炫耀。
  朋友圈是一面魔镜,照见他人的繁华,亦映出自己的荒芜。置身这般“精装的朋友圈”,内心难免泛起波澜,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与之对比,陷入自我怀疑与焦虑的漩涡。我也曾绞尽脑汁,挑选最美的照片,撰写最吸引人的文案,渴望在朋友圈收获关注与认可。但时间长了,便会渐渐在那些虚妄的分享中迷失自我,忽略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内心也并未收获真正的满足,反而愈发空虚和迷茫。
  某个深夜重读宋诗,忽被一句禅语击中:“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真正的幸福,恰似这般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的本真。朋友圈展示的,不过是生活的冰山一角,那些精心修饰的美好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疲惫与无奈。而那些沉默的“潜水者”,未必就活得潦草。他们或许更愿将心事藏于月下独酌,将悲喜付与长街晚风。
  一位老茶人教我:“好茶不必喧嚣,静水方能深流。”他的朋友圈仅有三条动态:春采茶青,秋收桂子,冬雪烹泉。没有滤镜,没有文案,却让观者恍见山岚起落、岁月沉香。原来,生活的诗意不必刻意陈列,真诚的分享自会落地生根。
  从此,我开始审视自己与朋友圈的关系。我不再执着于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不再试图通过展示生活来获取他人的认可。我开始关注生活本身,用心感受每一个细微的瞬间:清晨醒来,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脸上,带来温暖与希望;午后泡一杯香茗,沉浸在一本好书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傍晚与家人漫步公园,分享一天的见闻与喜怒哀乐。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模样,也让我体会到了内心的充盈与安宁。
  朋友圈的江湖里,有人借他人的目光确认存在,有人在静默中修篱种菊。而我选择做一个小隐于圈的旁观者,以淡然之心,看世间万象,过自在人生。
  如今,我的朋友圈常年停在半年前那株野蔷薇,但生活早已生出更丰茂的根系。周末在旧书市淘到泛黄的《东京梦华录》,扉页上竟有前人用蝇头小楷批注:“市声如沸时,心斋自生凉。”忽觉古人早已参透了现代人的困境,真正的隐逸不在终南山,而在沸腾的信息潮中守住方寸清明。
  窗台上的苔藓又蔓延了半寸,我拍下这帧无需修饰的光阴,却始终没有按下发送键。有些真正的安宁,本就不该被折叠成电子标本。小隐何须绝尘嚣,能在虚妄的罗网里养出真趣,才是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