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七十二个气象站破高温纪录,推手是异常副热带高压
7月4日,人们撑遮阳伞行走在外滩。新华社发
7月5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黄龙湖景区,游客在丛林河流上漂流。新华社发
7月4日,上海,人们在户外做足防晒措施。新华社发
最近几天,除了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高海拔地区降雪的新闻,让屏幕前的网友感受到一丝丝“凉意”外,全国各地的高温让居民、游客直呼“热”。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查阅中国天气网发布的最新数据发现,7月5日,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达到鼎盛阶段,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南、贵州、吉林72个站点气温打破7月上旬纪录。气象大数据统计发现,多地高温季确实开启得越来越早,并且热得越来越久。
四川在今年6月经历了一轮高温,近日雨水降临令高温“记忆”稍有减弱。但实际上,2022年至2024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已连续3年破纪录。
四川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平均气温16.4℃,在全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中,有102个站年平均气温位居历史第一。
就连气温总体较低的高原上,高温天气数量也在增多。日前,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四川省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和风险清单(第二批)》中提到,1961年以来,四川青藏高原区域(川西高原)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达0.25℃/10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年是川西地区近60年来最温暖的时期。曾经较少出现高温天气的川西高原,进入21世纪后高温天气明显增多。
相比“冬天不那么冷了”,大家对“夏天越来越长”“夏天越来越热”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真是如此吗?按照气象学标准判断,成都2025年夏天开始于5月13日,较常年的5月26日偏早13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024年也是在这一天入夏。也就是说,在成都,夏天已连续3年提前到来。
成都常年夏季时长109天,是四季里最长的季节。但近10年,有7年夏季时长超出常年。2024年,成都夏季长达139天,比常年多出了30天,整整一个月。
夏天“早到迟退”,高温也是如此——过去5年,成都首个高温日呈现提前趋势。以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来看,2021年,成都首个高温日出现在7月29日,随后几年依次出现在6月28日、5月30日、5月24日,今年更是提前到5月20日。
2024年9月,四川还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高温天气,直到9月27日,全省区域性高温天气才结束。
6月10日,四川省气象台发布高温蓝色预警,这是近10年来四川发布得最早的高温预警。
6月中旬,四川成了全国高温最突出的区域之一。四川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6月10日至17日,全省平均气温25.2℃,较常年同期偏高3.4℃,位列历史同期第一高位;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4.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2天,同样位列历史同期第一高位。
6月下旬7月初,强降雨的到来,让四川盆地西部的高温熄火,但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发酵,甚至延伸到了华北。
这一次,北方不仅热,并且热得“不同寻常”——和往常的干热不同,这次空气湿度大,配合高温,闷得难受。知名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联合主创、复旦大学博士生傅正航介绍,北方不少地方体感温度超过40℃,济南、郑州的体感温度达到45℃,石家庄甚至达到47℃。
甚至,大区东北也加入了高温行列,近期东北高校学子喊热的帖子在网上很多,当地空调安装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
根据气象信息,7月6日至7日,高温在多个大区还将持续,山东半岛北部、苏皖北部等局地还会热到40℃以上。
本轮高温天气以及四川盆地西部的强降雨,有一个共同的“推手”——异常的副热带高压。
傅正航介绍,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大举西伸北抬,控制南方大部以及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南部。被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自然酷暑难当,河南、山东出现了南方盛夏三伏天的配置。
副热带高压也使得水汽和主雨带被挤压到我国西部和北方地区,四川盆地西部出现强降水,京津冀、山西甚至东北三省,出现了长江中下游梅雨一样的配置,闷热潮湿。
这样的雨热分布,就像提前感受“大暑”节气。“北方7月上旬就出现这种湿热,肯定是不正常的。”傅正航说,往年北方也有湿热,但一般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并且很快结束。今年副热带高压在7月上旬就光临北方,实属罕见。
“这预示着今年北方的湿热要持续很久。”傅正航说,7月9日起,副热带高压要直接控制京津冀、辽宁、吉林等地,未来一周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还将持续。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已于6日早晨加强为台风级,它是否会影响当下的天气格局?
台风“丹娜丝”位于副高的南侧,随着它逐渐向偏北方向移动,副热带高压也会有一个减弱和东退过程。未来几天,南方的高温有所减弱,此前因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且高温难耐的川东一带,气温也会降下来一些,但北方地区高温持续。
此外,台风可以抽走部分水汽,未来3天,四川仍有雨,但以阵雨或雷雨为主,雷雨时有短时阵性大风,盆地中部和南部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部分地方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当台风登陆减弱深入内陆后,副热带高压又会重新西伸北抬,这一次的位置可能更偏北一些。
据四川省气象台预报,7月10日至20日,我省大部以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早晚多阵雨或雷雨,其中10日至12日,盆地西南部、南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7日至18日、20日前后,我省还有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近期,已进入夏季的北半球多地遭受热浪侵袭。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引发脱水、中暑、肾损伤,加剧心血管、呼吸道等相关慢性疾病造成的健康风险。如何在热浪期间做好防护?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远离高温环境。尽量待在阴凉处,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外出。尽可能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切勿将儿童或动物留在停放的车辆内,因为温度会迅速升高到危险水平。为防止婴儿车内温度过高,建议使用一块湿的薄布覆盖婴儿车,并在必要时重新润湿,还可以与便携式风扇结合使用。
其次,保持室内凉爽。白天,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关闭窗户并拉上窗帘或百叶窗,以阻挡阳光直射。夜间,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开窗通风降温。当温度高于40摄氏度时,使用风扇可能反而加剧热感。如果使用空调,可将温度设置为27摄氏度左右,并开启电扇,不仅能提升凉爽感,还能节约用电。
同时,注意保持身体凉爽并补水。定时饮水,避免摄入酒精、过量咖啡因及糖分,少食多餐,穿着轻薄、宽松的衣物,戴帽子及太阳镜。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