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天的太阳炙烤大地,带来热浪滚滚。这样的高温天气不仅让人酷热难耐,还可能埋下诸多健康隐患。如何在炎炎夏日守护健康?其实,从生活细节入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应对夏日挑战。
夏季出行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记得穿戴防晒衣帽、佩戴墨镜,并涂抹防晒霜,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居家时,合理使用空调可以有效降温。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左右,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推荐使用空调+循环扇的降温组合:空调负责降温,循环扇促进空气流动,能耗可降低40%。
避免风扇或空调直吹头面部,防止引发面瘫。冰箱里常备降温冰袋,突发不适时,可将降温冰袋置于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帮助快速散热。老年人体温感知迟钝,当室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应开启降温设备。
夏季,一个人每小时的汗液流失量可达1升到1.5升,随汗液流失的钠可达每升2克至3克。单纯补水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引发肌肉抽搐、恶心、呕吐等。此时,用1升水+3克盐+20克葡萄糖混合,可以有效补钠。
夏季还要定时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避免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和酒精,这类饮料可能会加重脱水症状。运动后,可选用每百毫升含钠40毫克至80毫克、钾10毫克至30毫克的专业运动饮料。
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建议多摄入蔬菜和水果,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
夏季9时至10时、16时至17时的紫外线中促维生素D合成的中波紫外线(UVB)占比最多,此时段采用“三区暴露法”即上肢、下肢、面部轮流接受日照,皮肤暴露15分钟可以补充维生素D。当然遇到高温时不建议曝晒,避免中暑。
高温天气容易影响睡眠质量,应遵循夏季“夜卧早起”的养生规律,晚上不超过23时睡
觉,早晨6时起床,并在中午适当休息20分钟
至30分钟,以缓解疲劳。夏季运动可在清晨
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