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少年派-
A15少年派
  • ·上海蝉叫声“吵”上热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多个品种的蝉鸣“撞期”

上海蝉叫声“吵”上热搜

蝉(新华社资料图片)

蝉蜕(新华社资料图片)

蝉和蝉蜕(新华社资料图片)

  夏日蝉鸣,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但今年,上海的蝉因为“太吵”而上了热搜。今年的蝉为啥这么多?能否通过捕蝉来解决噪音困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何上海今年蝉叫这么大声?专家:可能有两方面因素
  近日,不少上海网友表示,被蝉鸣声吵到无法入睡。记者搜索社交平台发现,其实在7月初,就有上海网友“吐槽”蝉叫声太吵了。7月10日,网友“初一”发布视频——站在树下,蝉声阵阵,智能手表提示“噪声级已达90分贝。暴露在此音量中30分钟左右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失。”
  上海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出梅后没多久,蝉叫声就明显变得更大了,“比往年更吵。”多位网友也提到,今年蝉叫是不间断的“叽叽叽”,而非往年有节奏的简短叫声。“今年感觉是一群一群地轮着来,从凌晨四五点,一直叫到半夜。”上海的张女士说。
  为何今年蝉叫声这么“吵人”?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养殖部经理季宇超解释,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蝉在成为我们看到的成虫前,会在地里蛰伏。“上海这边的蝉,生长周期一般为两三年,两三年前那批蝉产卵的时候,人为干预较少,因此繁殖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今年上海入夏较晚,导致上海三种蝉出来的时间重合,“本来是一批一批叫,现在是三种一起叫。”
  据了解,上海常见的蝉类包括蟪蛄、蒙古寒蝉、黑蚱蝉,“本来蟪蛄应该6月出现,但6月温度不够,所以推迟出现,和后面两种蝉‘撞期’了。”
  据资料显示,蝉听起来单调的叫声背后传递的信息却非常丰富。有人说是雄蝉为了吸引雌蝉,也有人说是为了防范危险发出警告。这些说法都有道理,特别是吸引雌蝉的说法,在生物界早有定论。蝉在求偶阶段叫得比较多,而到交配后就叫得比较少,这也印证了“年纪越轻的蝉叫声越响亮”的说法。
  蝉是群居动物,从生物学来说,它们集体鸣叫属于群鸣现象。蝉的鸣叫遵循两个原则:温度越高,叫声越大;空气湿度越大,叫声越弱。遇到特别闷热的天气,蝉从早上五六点钟就开始“扯着嗓子”大喊。从某种程度上说,蝉也是个天生的“天气预报员”,民间也有“知了(蝉)鸣,天放晴”和“蝉儿叫叫停停,阴雨将要来临”的说法,这也显示蝉叫声背后的天气变化。
  虽然大家都在讨论今年上海的蝉变多了,但季宇超告诉记者,根据观察,上海的蝉是一年比一年少了,“市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是稍微偏一点的地方,有人会捉知了,他们能感受到知了变少了。”
全网调侃让山东人来捉蝉?专家:蝉叫无需人为干预
  记者注意到,在上海人吐槽蝉叫声的帖子中,山东人最为活跃——“我爸白天粘知了,晚上照知了猴,简直可以用通宵达旦来形容”“叫山东人去,一晚上可以抓一百只”……
  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是山东人入伏时喜食的美味。夏日,不少山东人会拿着电筒捕捉知了猴,当地有一句话:“没有一只知了猴能活着走出山东。”
  “知了是可以抓来吃的,这是一种传统美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食用了。”四川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介绍,《庄子·达生》里有一则“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蜩即知了,这个故事说的是孔子去楚国的路上穿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用长竿粘蝉,技术娴熟,如探囊取物一般。
  面对蝉叫声太吵的情况,是否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赵力认为,这无需干预,“蝉的大多数成虫寿命也就一个月左右,之后会自然消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李可欣 综合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