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少年派-
A16 少年派 下载PDF 上一版 |
A16少年派
  • ·萤火虫频临灭绝? 专家辟谣:仅部分种类属“三有”名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萤火虫频临灭绝? 专家辟谣:仅部分种类属“三有”名录

穹宇萤。

成都大邑县的萤火虫。

成都邛崃天台山正在交配的大端黑萤。

成都邛崃天台山的萤火虫飞行轨迹。

萤火虫爱好者在广州天河公园拍摄萤火虫。新华社发

广州天河公园的萤火虫。新华社发

在眉山市青神县拍摄的萤火虫。

  “曾经在乡下随处可见的萤火虫,是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绝了。”7月21日,有网友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萤火虫正逐渐消失,濒临灭绝。评论区不少网友也感慨,身边的萤火虫、蜻蜓等昆虫似乎越来越少。那么,是否真的如此呢?7月2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2022-2024年成都“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小组成员、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刘伟,还原了“萤火虫濒临灭绝”传闻背后的真相。
  “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春末夏初,夜幕降临,走进一片密林,缓慢升起的点点光亮,犹如星河坠入林间……萤火虫凭借独特的发光现象,成为不少人对于初夏夜的专属记忆。
  很多人发现,过去在郊野、农村经常可以见到的萤火虫,如今似乎越来越不常见了。想要看到比较多的萤火虫,还需要到专门的景点或萤火虫的栖息地,有时还需要支付门票。因此,“萤火虫濒临灭绝”传闻屡次出现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据刘伟介绍,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统称,全球已知约2400种,我国分布有200至300种。2023年6月,三叶虫萤、红胸黑翅萤等11种萤火虫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但这一名录的保护级别低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核心作用是限制非法猎捕、交易,推动“非旗舰物种”保护,保护对象为常见或易受威胁物种,侧重“预防性保护”。
  尽管如此,由于萤火虫种类生存现状两极分化较为明显,陆生种数量逐步恢复,水生种面临危机,对于部分种类的保护依然十分重要。刘伟表示,威胁萤火虫生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栖息地破坏、化学污染和光污染、气候变化和商业捕捉等。但也有人工参与科学保护获得良好效果的成功案例。在眉山市青神县,每年春末夏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赴一场萤火虫之约。通过“护萤员”模式,结合湿地修复、禁用农药等措施,该地的萤火虫数量从濒危恢复至上亿只,还带动了当地的生态旅游。
  守护童年记忆里的点点荧光,不应该等到真正“濒危”时。在日常生活中,刘伟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参与“护萤员”志愿活动支持科学保护,拒绝购买野生萤火虫,减少对萤火虫的人为干扰,推动生态实践,参与研学游、科普传播保护知识等方式,共同参与萤火虫保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除署名外图片由杨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