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少年派-
A15少年派
  • ·你知道什么是领土吗?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你知道什么是领土吗?

何尊。新华社发

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图据央视新闻

何尊内底上所刻的铭文(红字为“中国”)。新华社发

  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主权,这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而领土,不仅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陆地,还包括其内陆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三维空间。

从汉字“国”看国家的基本要素


  在谈论领土之前,先来看一个汉字——“国(國)”。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早的时候,“国”字写成“或”字,并没有外面的“囗”。后来“或”变成了“國”。这个字的组成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含义是不一样的。
  外面的大“囗”,表示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人口;而“一”,则代表土地;此外,还必须有执“戈”的军队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以及边疆。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元素,构成了古时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土地、人口、国界、军队等,表达了古人造字时对“国”这个概念的认识。
  回看文字的演变历程,自甲骨文起至今,“国”字的写法虽然不断变化,但始终保留着土地元素。一国之国土山河,不仅仅是自然资源,更是国家主权、财富的象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中国”这一名词,目前已知最早见于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宅兹中国”,铭文上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含义并不一样,铭文中的“中国”是“天下中央”的意思,指周王朝中心地区。而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织锦上,出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织锦上的“中国”也是指代这片区域。从汉到宋,我国都曾以“中国”自称,但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真正成为国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领陆、领水和领空,一点都不能少


  同学们在理解领土的时候并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土地才算是领土。领土实际上是由领陆、领水和领空共同组成的。
  中国的领陆涵盖了辽阔的大陆及其周边岛屿,包括台湾岛、海南岛、钓鱼岛、赤尾屿及其附属岛屿,以及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海岸线绵延1.8万多千米,内海与边海的水域面积也相当广阔,达到47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陆地规模在全球排名中稳居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值得一提的是,沿海岛屿作为中国领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量多达7600余个。
  中国领水,即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是不可或缺的国家领土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内水和领海两大范畴。内水则进一步细分为国家领陆内的水域和领海基线陆地一侧的水域,涵盖了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港湾以及内海等众多水域类型。
  中国的领空,即中国领陆和领水的上空,是不可或缺的国家领土重要组成部分。
  “寸寸山河寸寸金”,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共同信念: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一点都不能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