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
10月16日,演员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中表演《润川化蜀》篇章。 新华社发
10月16日,演员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中表演《剑阁峥嵘》篇章。 新华社发
10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在四川大剧院隆重举行。现场,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作为开幕演出,通过精湛的舞蹈艺术,深度挖掘并生动呈现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其间,将以“艺动巴山蜀水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演出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0余个群众文艺作品,展出约1000件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举办文华奖和群星奖评选、杂技魔术展演、非遗展、数字艺术展、“戏剧双城记”、“青少年艺术创演周”等活动。同时,将组织群星奖参评团队进景区、街区、社区演出,激发文艺创作活力,推动艺术扎根基层,策划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线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四川共有川剧《梦回东坡》、舞剧《陈寿·三国志》、话剧《谁在敲门》、歌曲《玉盘》、群舞《柔情似水》、魔术《邂逅》6个作品入围终评。其中,川剧《梦回东坡》以梦为依托讲述苏东坡的一生,以戏曲舞台空间转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溯苏东坡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惠州造桥、儋州化民,以及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用散文化的演绎形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苏东坡人生智慧。
舞剧《陈寿·三国志》则以舞蹈、音乐、舞美等多元艺术形式,再现陈寿撰写《三国志》的一生,通过“别故乡”“倾著”“苦著”尾声”等篇章,展现其夜以继日编写史书、深入民间走访考证、秉笔直书不惧强权等典型场景,渲染史册之温度、史家之坚守。
话剧《谁在敲门》以川东大地为画卷,用一扇门串起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剧中,地道的川味俚语、贴近生活的家长里短、家人之间的温情与矛盾、川东乡村的生活场景等,将在演员们入木三分的表演中徐徐展开。该剧全程以川渝方言演出,并配以字幕翻译,在保留地域文化鲜活质感的同时,让全国观众都能顺畅地感受该剧的独特魅力。
当天,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引领现场观众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领略蜀道上的千里画卷与千年风烟。该剧以“五丁开道”的古老传说为序,依次铺展“润川化蜀”“剑阁峥嵘”“翠云穹廊”“市井烟火”“古今之道”等篇章,生动再现了李冰治水修堰的智慧、姜维独守剑阁的忠勇、翠云廊千年风韵的沧桑,展现了蜀道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弘扬了务实、进取、坚韧、开拓的蜀道精神、川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蜀道代表的文化交融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和文明互通互鉴之路。
在舞台设计中,《蜀道》还融入三星堆纹样、川剧表演技巧、成都博物馆石犀元素,以及蜀锦、茶叶等地方特产文化符号,通过服饰、道具和场景还原,展现了巴蜀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创新传承。同时,作品以李白《蜀道难》等经典诗文为灵感,将诗歌韵律转化为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娓娓道来“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境。
据悉,本届艺术节将于11月5日在重庆闭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年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