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11月2日上午9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特聘院长张杰,将做客2025名人大讲堂“遗产保护”季,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带来题为《文绿融合新旧共生:遗产保护传承引领城市更新》的主题讲座。
张杰教授是中国城市保护与更新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城乡遗产保护更新、城市特色营造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深耕30余年,他主持完成的福州三坊七巷、景德镇陶溪川和陶阳里、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济南大明湖、南京老门东等代表性工程,为亚洲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重要典范。
在中国传统城邑与聚落空间文化认知、保护与更新领域,张杰教授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出版《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历史城市保护规划方法》等专著20部,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百余篇;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国家标准、地方导则与团体标准,获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授权多项;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课题;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人。
在张杰教授看来,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是全球各国城镇化进入后半场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它们是我国传统文化和集体记忆最集中、最生动的空间载体,关乎文化自信和高质量发展,但普遍碎片化、保护不力、可持续利用不佳。”
张杰教授观察到,老旧片区是我国实施城市更新国家战略的重要对象,其存量巨大,仅2000年以前建成的工业建筑就超过20亿平方米,最大化地再利用既有建筑可节约大量资源、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四大类对象中的两类——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绿色低碳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交汇点,普遍面临转型提质需求,亟待解决文化保护传承与绿色更新、建成环境与功能综合提质的难题。”张杰教授说。
此次讲座,张杰教授将以福州三坊七巷街区、景德镇千年瓷都城市复兴、清华大学南口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南口三大厂更新)三大工程为例,系统阐释“文绿融合、新旧共生”的文化保护传承引领城市更新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及其在不同城市更新实践场景中的应用和成效,开拓这一领域广阔的探索前景。
自2018年11月首次亮相以来,名人大讲堂已成功举办70场讲座,邀请全国多学科专家围绕四川历史名人和巴蜀特色文化开讲,吸引了超1亿人次观看直播。无法到讲座现场的观众,也可以锁定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官方微博、封面新闻视频号、川观新闻、四川观察、四川发布等平台的直播间,与张杰教授共同探索遗产保护传承如何引领城市更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