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四川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 ·第八届进博会今日开幕 461项产品首发首秀
  • ·易倒卖回流50种医保药纳入监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旭斌)为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这意味着,中小学春秋假在四川实现落地。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今年初,中办、国办文件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据文件要求,四川实施春秋假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协同推进”的原则,尊重区域差异,兼顾学段差异,鼓励错峰安排。春秋假一般安排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即4月至5月、10月至11月间),原则上分别安排3天。由各市(州)统筹,结合区域实际,弹性制定方案。春秋假可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春秋游等相衔接,乡村地区可与当地的农忙季相对应,民族地区可结合当地假期统筹安排。
  春秋假由十一个部门联合保障推行,通过弹性休假、兜底托管、场所优惠、安全保障等举措,切实提升假期服务品质,满足群众需求。为方便家庭出行,支持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弹性休假、错峰休假,在春秋假期间优先为有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办理调休、补休。
  针对假期亲子出行难、子女看护难等问题,学校将同步提供免费兜底托管服务,并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破解家长后顾之忧。此外,博物馆、科技馆、景区等公共文化和旅游场所将推出优惠开放政策,丰富假期消费选择。
  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做好出行交通保障工作,为春秋假平稳有序开展筑牢安全防线。
  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焦蒲看来,推广中小学春秋假制度,不仅是对假期制度的优化调整,更是对育人时空的拓展,回应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引导学习从学校课堂走向自然与社会,推动构建更加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的有益尝试。
  焦蒲说,四川春秋假制度强调假期安排以学生与家庭为主体,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并划定监管“红线”——严禁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严禁培训机构开展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政策导向清晰指向引导学生走向田野、走进社会,通过场馆探究、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多样化实践,在真实而复杂的社会与自然场域中实现素养的积淀与成长。

同步播报
成都中小学下周放秋假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成都市教育局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就落实春秋假作出具体安排:春假、秋假各3天。原则上春假安排在每年清明假期后,与清明假期形成连休;秋假安排在11月第二周的后3天(周三至周五),与周末形成连休。各学校也可根据实际,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基础上,自行确定放假时间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春秋假是否调整教学或放假时间?
  春秋假在每学年教学总周数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各校的春秋假可从每学期一周的学校机动周中调整安排,不减少教学总周数;寒暑假时间不作调整。
  春秋假实施范围是什么?春秋假重点在义务教育及以下学段推行。鼓励幼儿园利用假期,为家长提供亲子活动建议,或组织非强制性的、以亲近自然和社会体验为主题的公益亲子活动。鼓励高中学校结合实际,试行春秋假或秋假制度。
  部分家庭春秋假期间无人在家照顾小孩,学生该怎么办?
  实施春秋假期间,学校要统筹安排好教师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组织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学生家长可自愿申请参加托管服务。伙食费按规定收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