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四川两部作品摘“文华”
  • ·青年演员挑大梁《梦回东坡》获第十八届文华奖剧目奖
  • ·月光下的求索与传承《玉盘》获第十八届文华奖节目奖
  • ·四川4个作品(团队)荣获第二十届群星奖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落幕

四川两部作品摘“文华”

  11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落下帷幕。当晚公布的第十八届文华奖获奖作品中,文艺川军表现强劲——川剧《梦回东坡》、歌曲《玉盘》分别摘得第十八届文华奖剧目奖和节目奖。
  这一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终评中,四川为何会有如此亮眼的成绩?
  据悉,本届艺术节四川有六部作品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其中,川剧《梦回东坡》用散文化的戏剧结构,诗意表达苏东坡瑰丽奇幻人生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智慧精神;舞剧《陈寿·三国志》用灵动的舞姿,再现西晋南充史学家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历史巨著《三国志》的传奇;话剧《谁在敲门》以川东大地为画卷,用一扇门串起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在方言俚语的烟火气中,叩开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情感秘境。歌曲《玉盘》结合四川诗人李白与苏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浪漫与豪放,是对宇宙星空的憧憬;原创群舞《柔情似水》以摩梭传统“点踏步”为根基,演绎出水般连绵的律动美感;全国唯一一个入围的魔术节目《邂逅》,辅以旧上海青年男女的浪漫邂逅,“伞”与“扇”从无到有、千变万化。
  为了出精品,四川近年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搞艺术展演、请名家传帮带、跟院校联手合作,还有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给川剧的保护和传承从法律和制度上撑腰;《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让戏曲大咖们带徒弟,把好技术传下去;还有“师带徒”名家传戏、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川剧编剧评论专题培训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年轻人才。
  演出和文旅组CP,四川演唱会经济发达。四川大剧院、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成都城市音乐厅、高新中演大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锦江剧场、新声剧场、金沙国际音乐厅、繁星戏剧村、开心麻花环球汇剧场、一台好戏小剧场……从高雅艺术到互动演出,总有一个剧场能让观众像回家一样,坐下就不想走。第31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阿鲲音乐宇宙》,《哪吒之魔童闹海》核心配乐的首演,让观众在无画面的情况下,仍能“听出故事感”;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在蓉城连演3天,现象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蓉城连演6场,场场爆满。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共举办了86场营业性演出,吸引了21万人次观众,票房上亿元。其中,9场大型演出吸引了超过5000人参与,带动了5.8亿元的综合消费。
  从古蜀文明的千年回响到当代舞台的光影流转,从匠心传承到锐意创新,四川文艺的繁荣画卷正缓缓铺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荀超吴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