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财经-
A11财经
  • ·头部电商纷纷入局“双11”短剧带货火了
  • ·资产质量稳居第一梯队成都银行三季报彰显稳健力量
  • ·银行美元定存利率普遍降至3%左右
  • ·白杰品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资产质量稳居第一梯队成都银行三季报彰显稳健力量

  2025年10月28日,成都银行交出三季度成绩单。这份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3853亿元、存款总额9864亿元、贷款总额8475亿元,三项核心业务规模指标均实现10%以上增幅;归母净利润94.93亿元(增幅5.03%)、营业收入177.61亿元(增幅3.01%)。
  这份三季报所展现的,不仅是一家银行在复杂环境下的经营韧性,更是金融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诠释。作为扎根成都、业务辐射川陕渝三地的法人银行,成都银行的成长路径传承了千年交子一脉相承的金融基因——创新求变,稳健务实。

资产质量保持优异
风控体系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上,成都银行同样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68%的优异水平,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高达433.08%,远超监管要求,展现出卓越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审慎经营理念。这两项核心指标的优异表现,构成了该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
  深入分析成都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发现其核心竞争力源于贯穿业务全流程的精细化风控措施。在贷前环节,该行运用大数据分析和行业深度调研,建立多维度的客户评估体系,既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也注重区域特色企业的经营特质,从源头上把控风险质量;贷中环节,通过建立资金流向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期识别和预警,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贷后环节,则体现了该行的差异化服务理念。对遇到困难的企业,不是简单抽贷、断贷,而是通过续贷、债务重组等多元化支持措施帮助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这既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有效防范了风险传导。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该行433.08%的拨备覆盖率不仅为资产质量提供了充足的安全垫,更反映出管理层的前瞻性风险管理思维。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一指标为投资者提供了额外的安全边际。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成都银行在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异表现,不仅确保了当期业绩的稳定性,更为其长期价值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将风险管控融入基因的经营哲学,正是该行能够在复杂经济环境中保持定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

区域战略深度推进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金融支撑力量,成都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战略打法:将金融资源精准投向区域发展的“主动脉”与民生意蕴的“毛细血管”,以此构筑起一个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在产业金融领域,成都银行的布局成效显著。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已实现对四川省、成都市“15+N”重点产业链的100%全覆盖,这一成就体现了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深度与广度。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成都银行展现出卓越的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数据显示,该行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超过80%,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其在高成长性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显著优势。与此同时,针对小微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该行创新推出“成长贷”、“文创通”等20余款专属信贷产品,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展现出出色的客户分层服务能力。
  从业务结构演进的角度观察,成都银行对公业务的深度拓展为其带来了稳固的客户基础和持续的负债成本优势。这种扎根区域、服务实体的经营策略,不仅确保了业务发展的稳定性,更为该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保持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展望未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该行在对公业务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有望持续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均衡布局筑基业
多元路径孕育增长新动能

  成都因多元而鲜活,成都银行的业务发展,也如城市发展,在均衡布局中孕育新动能。三季报显示,该行净息差趋稳、净利息收入增速加速,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展现出优异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这份“稳”,源于其不盲目追求规模、注重“质效平衡”的经营思路。
  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成都银行年化高达15.20%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稳居第一梯队,绝非偶然。这也从另一个数据维度印证着该行在信贷投向上的精准把握,在风险与收益间的精巧定价,展现了其将有限资本转化为卓越回报的出众管理能力。
  业务结构上,该行打破“单腿走路”的局限,在巩固对公业务优势的同时,让零售业务、财富管理业务“齐头并进”。走进各支行,既能看到企业主办理对公结算,也能看到老人咨询理财、年轻人申请消费贷。
  更值得期待的是,该行正在编制的新一轮发展规划,明确要在政务金融、储蓄负债等传统优势基础上,打造实体业务、零售资产、财富管理、异地分行等新兴动力源为第二增长曲线。就像成都从“单中心”向“多组团”发展,该行也在构建“多元、协调、均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未来增长注入更多可能。
  成都银行的三季报,不仅是一份业绩报告,它最终诠释了一种“稳健而不失进取、聚焦而不失多元”的金融范式。它生动证明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征程上,银行不仅能与城市共同成长,更能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金融力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冉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