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西岭雪山雪水长大
西岭雪山脚下的三文鱼养殖基地。
“大邑三文鱼”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喝着西岭雪山融水长大的三文鱼肉质鲜美。
在距离海洋千里之遥的成都大邑县西岭雪山脚下,云雾如轻纱般缠绕在黛色的山峦间,一股源自雪山深处的清流,携带着冰川融水的清冽与矿物质的滋养,正孕育着一个令人惊叹的渔业奇迹。
走进位于雪山脚下的泓源水产(成都)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只见数万尾三文鱼在澄澈的雪水鱼池中游弋,这些不依赖江海的冷水鱼,通过精准的养殖技术和成熟的销售网络,正从海拔千米的雪山脚下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已售出三文鱼65吨,全年产量预计将达到300吨,产值突破1800万元。
“我们的三文鱼不靠江、不靠海,全靠西岭雪山的雪水滋养。”站在整齐排列的鱼池旁,泓源水产副总经理张行志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这个坐落于大邑县西岭镇云华社区的养殖基地,选址之初便与雪山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年,张行志成为四川较早一批三文鱼养殖户,彼时他敏锐地发现,西岭雪山脚下的地理环境具备养殖冷水鱼的天然优势——常年澄澈的雪山融水、水质清澈无杂质,这些“天时地利”的条件,成为三文鱼生长的理想家园。
近20年来,这个基地的规模和年产值持续增长,从最初的试探性养殖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水产企业。走进养殖区,70个商品鱼池和30个鱼苗池整齐排列,大小各异的三文鱼、鲟鱼在水中自在穿梭。当工作人员抛洒饲料时,鱼儿争相进食激起层层涟漪,而进口优质饲料入水后迅速溶解,水面几乎看不到残留漂浮物。
“水质是养殖三文鱼的关键,西岭镇的山水不仅绿色无污染,还能让三文鱼肉质保持鲜美嫩滑。”张行志解释道,三文鱼作为冷水鱼,对水温要求严苛,常年不超过20摄氏度的生长环境,正是西岭雪山得天独厚的条件。
依托这里的冷水资源,基地采用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并配备养殖尾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在提高水体利用率的同时减少环境影响。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鱼类的集中高密度养殖,更确保一年四季都有商品鱼销售。与此同时,基地还同步养殖鲟鱼,依托张行志在湖南的鲟鱼鱼子酱加工基地,形成了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链延伸。“我们延续欧洲养殖模式,注重可控性,选用进口饲料,这让我们的鱼品质高、口感好,在市场上更具优势。”张行志说。
近年来,国内三文鱼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前景广阔的黄金赛道。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三文鱼消费量约15万吨,其中近11万吨依赖挪威、智利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国内供给缺口明显。而从人均消费来看,国内三文鱼人均消费量不足0.08千克,远低于挪威、瑞典等国家6至8千克的水平,市场潜力亟待发掘。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大邑三文鱼迎来了发展机遇。
“三文鱼附加值高,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年轻人对三文鱼的喜爱,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张行志表示,目前公司订单不断,三文鱼供不应求,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供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餐厅、酒店,同时在大排档和自助餐等消费场景中广受欢迎。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带来了市场积极性的提升,也推动着基地不断扩大产能。2025年一季度,公司三文鱼产量达65吨,全年产量预计将达到300吨,产值突破1800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正在快速释放。
“过去三文鱼主要供应沿海城市,现在随着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中西部地区对三文鱼的需求不断增长。”张行志透露,公司正将销售重心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加快消费场景打造。为了贴近终端消费者,公司打通社区配送渠道,通过下沉社区的方式快速响应顾客需求,还推出礼盒定制服务,将三文鱼切片后搭配酱油、芥末等小料,让消费者在家就能轻松享用。
这些举措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更让雪山脚下的三文鱼走进了更多寻常百姓家。
他同时补充道,公司渔场建立之初是以出口为导向,故具有水产出口备案基地资质,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公司每一批鱼苗从进场、分池、转池、销售都有详细的记录,让消费者能了解每条鱼的成长过程。
尽管市场火爆,国内三文鱼产业却一直被“种源依赖进口”的难题卡着脖子。为了打破困境,泓源水产正忙着“搞大事”。“我们在跟黑龙江的生物企业合作,要引进挪威的技术和种源,培育自己的优质三文鱼种!”张行志说,只有攥紧种源“命脉”,产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在大邑,三文鱼的成功早已不是“单打独斗”。作为全省冷水鱼产业高地,“大邑三文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了四川特色产业的“金名片”。
政策也送来“东风”: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三文鱼“全国集散中心”,省委一号文件把水产纳入千亿级产业链培育计划,给产业发展添足了劲。
借着这股势头,张行志带动周边农户一起“靠水致富”。公司每年提供200万尾优质苗种,还包饲料、包技术、包销售,仅大邑县就带动十几家企业和农户,年产三文鱼30多万斤,产值超600万元。
从雪山融水到餐桌美味,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升级,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大邑三文鱼正书写着中国特色水产的“逆袭故事”。未来,这些喝雪水长大的“大邑三文鱼”,还将游向更广阔的全国市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