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专题报道-
E4专题报道
  • ·发展治理并重 探索乡镇现代化新模式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发展治理并重 探索乡镇现代化新模式

美丽的乡村风光。

民俗文化活动。

  

■本期走访: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

  近日,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成都有4个乡镇入选,温江区万春镇名列其中。地处成都正西的温江万春镇拥有4.2万亩田园花木生态公园,和林熊猫稻田景观、幸福火车主题文化体验园、乡村音乐艺术公园、红旗耕者俱乐部等场景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网红打卡地。2020年1月,万春镇作为全国乡村“网络春晚”主场之一,以其独特的美丽新村风貌,让万千网友记住了“万春”。
  近年来,温江区万春镇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按照温江区委“两空间一力量”的城乡基层治理总体布局,着眼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居民文明素质养成等关键环节,以党建引领、以花木为媒,发展治理并重,探索实践“以城带乡、以旅促农、以产富民”的幸福美丽新村发展治理之路。

■组织提领口
凝聚乡村发展磅礴之力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众所周知,这首由陈晓光先生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已然凝结成一个划时代的音乐符号,在新中国音乐史上谱写下不朽的华章,而歌曲创作的源泉地正是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
  万春镇幸福村村党委在册党员162人,下设5个党支部。近年来,村党委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美丽新村为总体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音乐为媒,探索实践音乐气质彰显、绿色发展领先的乡村振兴之路,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幸福村党总支书记郭建平告诉记者,幸福村能有如今的成就,这与优化组织设置、筑牢村级战斗堡垒密不可分。
  原来,幸福村结合区域发展实际调整产业支部、创业支部、小区支部、“两新”支部等5个党支部党员结构,将致富带头人集中在产业支部、年轻人集中在创业支部、项目区党员集中在幸福田园支部,选优支部书记,提升支部战斗力,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真正做到产村相融促新村建设。
  “日子美不美,全靠村党委!”流传于村民口中的这句口头禅,用在万春镇高山村再合适不过了。几年前,高山村还是一个传统村落,各家各户关心自家一亩三分地多,关心村集体发展壮大的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以党建为核心,凝众心聚众力,不断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赋能。”高山村临时党委书记颜泽菊说道。为此,高山村整合党员骨干、企业精英、高校专家、村民代表等人才资源,组成社区发展“智囊团”,联合议事,共商共建。为了调动居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高山村创新成立了E家·邻里社,成立四年以来,帮扶困难群体300余人次,惠及居民4000余人次,E家·邻里社在协助院落整治,化解纠纷矛盾,,孵化榜样人物等方面发挥着中坚力量,邻里社也从一个简单的邻里情感交流平台升级为促进新村各项发展治理的E家品牌。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基层治理多方力量,充分发挥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5个组织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探索运行“1+5+N”多元共治模式。按照“还权、赋能、归位、拓新”原则,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着力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村落,万春镇党委以此为发展思路,不断改变着一个个村社区的面貌,绘制出美丽宜居新村画卷。

■居民大动员
营造良序善治美丽之境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治理,核心在人!万春镇着眼全民参与,通过“三改一增”治院、“三建一整”治水、“三保一修”治林、“三优一塑”治田等举措,聚焦院、水、林、田等乡村核心要素,全域示范推进川西林盘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跨越古今的开秧门仪式,丰富的民俗文化表演,挑秧、巡秧、抛秧的传统流程展示,以及无人插秧机、传统农耕插秧等多种形式的插秧技能大赛,呈现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壮观场景。作为古蜀鱼凫农耕文化发源地,每年万春镇和林村的开秧门活动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参与。走进和林村,随处可见农耕劳作时的工具,簸箕、蓑衣、帽子……它们被画在墙上、塑在村子里,是艺术,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林村今日的美丽风貌,与每一支投身社区治理的自治队伍分不开,与每一名乐于奉献的和林人分不开。”据和林村党委副书记黄秀介绍,在和林村,有一支“原乡和林”巾帼志愿服务队,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目前已有50多名成员。“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创造了‘院有花香、室有书香、人有酿香、户有溢香’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治理建设模式,接下来,我们还将打造巾帼民宿等项目,让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到创业中来。”黄秀说道。

■生态为本底
开创兴业惠民生动之路

  2020年12月3日,成都市召开党建引领示范建设西部片区现场推进会,聚焦2020年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建设,融合小区治理、社区商业、社区美空间打造等内容,在多个点位进行竞技拉练。素有乡村田园版“太古里”之称的万春镇依田村在这次拉练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800亩,涉及860户2300人,具有多家医院、康养机构、学校等配套的依田村,是温江区康养产业社区的代表。依田村以现代农业为基底,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采取“农旅、农养、农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打造。
  “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本发展’目标,并依靠科技力量赋能,从而促进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让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万春镇党委书记帅仑说道。近年来,万春镇依托优质的生态本底,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转化理念,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医养康复、健康养生、休闲养心的医养健康场景,除“依田村”外,还建成“国寿嘉园”“半亩方塘”等11个康养项目,并策划开展绿道马拉松、耕者羽毛球、养生太极拳、花艺技能等赛事活动,动员居民、游客广泛参与,引领现代健康生活新风尚。
  同时,万春镇通过“花木博览”“前店后厂”“园子变景区”等路径,推动传统花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建成全国有区域辐射效应的“一带一路”花木进出口基地,并升级花木资源打造“农创”场景,不断发掘川派盆景文化、川西农耕文化、花木美学文化,培育融花木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传承、田园风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在科技赋能乡村治理上,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院校+专合社+基地+农户”合作长效机制,建成花木、水稻、大蒜等7个农创示范基地,构建“互联网+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刘俊 万春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