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引领、搭平台、建机制、精服务
参观科技生活体验馆。
多彩的社区生活。
近距离感受科技。
“国色天姿知何去,桂香槐影更胜昔。书墨承安社稷久,童叟遍识幸福区。”1月13日,记者来到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国槐社区,墙面上一首蕴藏着“国槐社区”几个字的诗句格外引人注目,也意寓着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国槐社区党委坚持党建为引领,主动响应新形势下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要求,以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教育三个维度出发,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智慧化治理新平台,探索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智慧化社区治理新机制,努力构建智慧科技型社区。
“现在节省了去社保局排队等候的时间,查询信息也一目了然,还有打印功能,真是方便太多了。”昨天一早,居民刘女士就来到社区,凭身份证在服务大厅的社保自助查询终端机上,准确地查询到了自己的社保信息,并打印了相关缴费明细与证明。整个操作流程不到一分钟,她为社区这一人性化服务点赞。
“社保查询打印,就业服务、交管服务等民生业务,是居民群众平日里办理最多的民生类事项。”国槐社区党委书记李阳宁表示,社区通过智慧化整合服务事项,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考虑到工作之中。对此,社区的服务大厅内逐步安装了触摸式服务终端机、社保自助服务机、一指通科普一体机等多个自助服务设施,实现居民精准化办理各类自助业务,建立社区特有的智能政务服务体系。
随着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居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也从侧面推动着社区传统服务方式向高效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变。“社区紧扣精细管理工作主线,正在搭建集‘智惠国槐’云平台服务系统。”李阳宁介绍说,社区希望利用智慧技术的手段整合社区现有的服务资源,为社区党员和群众提供党务、社会事务、志愿服务等多种便捷服务。
与此同时,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居民的需求,社区将在云平台中设有“居民随手拍”的版块。居民扫上面的二维码,可随时随地上报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群众吹哨、社区报到”的工作机制,加快信息收集和问题解决的速度,进一步畅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如何让智慧技术为老年人服务?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怎样才能结合起来?也是国槐社区党委一直思考的问题。对此,在辖区大观苑一期正在打造的党群活动中心内,将开设“健康小屋”空间,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目前,社区已与辖区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届时将邀请家庭医生远程坐诊,使居民不出小区就能看病就医,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你好,我来社区办理事情,请放行。”“好的,请稍等。”驾车来社区办事的王先生在按下远程呼叫后,在社区监控室的网格员第一时间应答、开启道闸,整个过程快速、有序。
“过去,这个场地经常乱停车辆,而且,车辆的出入影响到了居民活动,居民对此提出了需求与建议。所以,我们在去年安装了这个行车道闸和实时监控,以保障居民的安全。”李阳宁介绍到。去年,社区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在辖区新增了7个监控点位。通过安装监控设备,整合院落安防系统,做到对辖区院落、道路、河道、文体广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将综治、安全防汛、环保、交通等辖区各类情况进行综合管控。
据记者了解,国槐社区属典型的拆迁安置新型城市社区。针对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安置小区物业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社区党委从严党员教育管理,推行星级评定管理模式,将每名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和为社区发展治理献计献策次数,作为星级评定的等次,提升了社区党建活力。
去年,国槐社区党委以大观苑一期为试点,建立事务联议、问题共商机制,健全了四级基层治理体系。同时,社区党委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在小区院坝开展“一月一议”活动,邀请小区党员、居民代表、部分居民、物业服务企业,一起讨论院落治理、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参与小区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
期间,社区党委根据大观苑一期居民的建议意见,修建了新的非机动车棚,配备了智能充电管理设备,得到居民们的好评。“以前停电瓶车都靠抢位置,还有人在楼栋门口拉线充电,存在着火或触电的危险。”居民胡女士开心地表示,现在既解决了电瓶车充电停放的难题,还避免了意外火灾与车辆失窃的发生。此外,小区还正在修建党群活动室,使小区党支部真正成为社区宣传党的政策主阵地,形成联系群众的纽带与桥梁。
VR体验区、3D打印区、3D电影及体感影像……这些看似与生活“遥不可及”的技术,都可以在国槐社区的科技生活体验馆内看到与体验。
“这个科技生活体验馆成立于2017年,体验馆以互联网科普为重点,为辖区居民提供科技体验。此外,在成龙路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社区对一处废旧铁塔进行了改造,打造了以应急科普为主题的科普文创中心,主要向居民介绍自然灾害逃生、安全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李阳宁表示。
此外,国槐社区党委紧密围绕群众需求,推行“1+5+N”的工作模式(1个阵地;党建引领、群团支持、高校协同、立足社区、群众参与5步走;成立多个科宣志愿队),深入实施科创乐园品牌活动。社区还联合科技公司、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搭建了“动手参与、激发创新”的实践平台,通过一系主题活动,提高公众对科技知识的兴趣。
2020年,社区以科普园作为科普实践基地,持续加强与社区周边学校的互动,不仅为前来参加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发放发放科普护照5000余本,还陆续开展了青少年科普讲解员、防灾减灾、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等各种讲座、沙龙30余场,参与人数达900人次。
如今,随着科创乐园品牌项目的深入实施,社区现已逐步构建“教育为先、扩大影响、带动发展、形成模式”的四维社区教育体系,实现了服务居民、凝聚人心、提升素质、共筑和谐的目的。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高昊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