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10月9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消费者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并公布了第三季度投诉热点,包括极端天气和突发疫情导致部分领域投诉激增、新消费问题频发以及老年消费者消费投诉“老大难”等。其中,新消费投诉量增多引发关注。
案例:消费者彭某向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称,在某平台上购买的亚马逊礼品卡不能正常使用,多次向某平台等投诉无果。经调查发现,消费者今年6月在某平台店铺购买了10370元的礼品卡,当时商家承诺在亚马逊上能正常使用。但消费者使用后,导致亚马逊账号异常被暂停。经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某平台商家赔偿消费者的实际损失。
为此,省消委建议,一是经营者应压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主体责任,加强自律,严实法律底线;二是聚焦消费维权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对新业态的分析和研究,推进行业规范;三是坚持“科技向善”理念,促进行业自律和发展。
案例:今年6月29日,成都市消费者王女士向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投诉称,其定制的一组衣柜因为尺寸错误,安装时高度过高,柜体与墙壁间隙太大,柜门款式与效果图也完全不一样,但商家以“消费者签字确认图纸”为由,只愿意补偿1000元。受理该案件后,经调查发现是因为商家设计人员测量失误,导致最终安装效果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消费者要求效果。省消委认为即使消费者在设计图纸上签字,商家也不能免除其服务质量担保责任,经调解,商家同意按照实际尺寸重新下单并于8月1日加急为消费者完成安装。
省消委提醒,消费者在定制家具时,要做到货比三家,尽量选择有实力、信誉度高的商家。同时,要严审合同,看清重要条款,明确产品的型号、材质等重要信息,核对图纸清单,约定好生产周期、交付时间、安装周期以及违约责任等。还要注意收集并保存有关证据,如商家宣传画册、双方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
案例:8月22日,乐山市井研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接到消费者陈女士投诉,反映其于2022年7月到某美容中心缴纳2000元进行脸部除皱,在除皱后鼻子出现明显的皱纹不对称,需进行手术修复。陈女士认为美容店应该承担责任,支付相关治疗费用。经调解,美容店退还陈女士除皱费2078元,并赔偿陈女士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2500元。
为此,省消委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要查看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是否合规,执业范围是否包含医美诊疗项目;要查看医生是否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等;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看使用的药物、器械等是不是审查认证产品;要签订合同,明确各项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还要保存好有关消费凭证,及时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