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社区-
E3社区
  • ·线上线下同步送岗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 ·从“心”开始 守护残疾人身心健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心”开始 守护残疾人身心健康

家庭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8月25日,是我国第七个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残疾预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而面对身边的残疾人,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包括心理上的帮助。
  长期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家庭医生持续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帮助,改善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送上心理关怀,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帮助找回生活信心

  今年5月的一天,青白江区第三人民医院的家庭医生在开展残疾人健康服务活动时,发现坐在角落的一位大叔愁容满面、神情焦虑。活动结束后,家庭医生主动找到这位大叔询问情况。原来,这位大叔曾在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通过住院治疗后症状消失,已回归正常生活。但近来因为感冒,他时常有头昏不适、夜间睡眠欠佳的问题,他很害怕病情复发后会成为家庭的负担,为此忧心忡忡,甚至觉得自己得了“重病”。随后,通过精神科医生的详细问诊、量表检查,给予他专业的心理治疗,还帮助他制定了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表。医生通过教授大叔缓解焦虑的小方法,让他原本紧张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
  一个月后,家庭医生再次入户随访大叔时,一见面大叔就热情地招呼医生进门,并介绍了自己的变化:“我掌心出汗、手脚发麻的问题好多了,睡眠情况也有很大改善。我现在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感谢你们,你们就是我的‘心灵卫士’。”

心理治疗打开一家人的心结

“让他们走,让他们出去……”在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刚接触到80岁的罗婆婆时,她十分抵触。
  据了解,罗婆婆的儿女常年在外打工,留下身有残疾的婆婆独自在家,她的基本生活全靠一位远房亲戚代为照看。长时间的独处,导致罗婆婆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情绪低落,晚上睡眠也变得不好。
  在心理治疗师的反复沟通下,罗婆婆终于开始接受治疗,向心理治疗师讲述了她的心声,一步步地打开了心结。此外,治疗师针对老人的家庭情况与家属沟通,并为他们进行了一次家庭治疗。通过治疗,一家人充分沟通,取得了相互的理解支持。罗婆婆的家人说:“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跟母亲的心结就没法打开,不仅是她生活得不好,我们也很难开心起来。”
  成都市青白江区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关注残疾人内心世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和帮助他们正视心理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希望通过我们的帮助,让他们树立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念和决心。
  华西社区报记者 胡晴琴 图据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