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小空间大作为
多元参与,创新组织方式和活动载体。
关注儿童,开展公益服务。
成都市温江区金马街道科源片区现有居民2.1万余人。人口密集,但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一直是“短板”。1月18日,记者获悉:科源片区治理委员会通过实施“一中心两场馆三圈服务”空间“微营造”项目,合理利用社区闲置空间(2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引导居民参与项目营造以及运营,同时为片区老人、儿童、青年三类群体提供精准服务,营造“和谐邻里情·温江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片区根据居民需求,优化便民中心、儿童之家、爱心食堂等公共空间,满足全年龄段多元化需求。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依托“一中心”空间阵地,推动常态化公益性服务,投入使用以来已联动辖区社会组织、自组织、爱心商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暑期课业辅导、急救安全等特色公益服务100余期,服务人次超5000人,开发形成6套特色课程手册,有效增强社区公益服务可持续性。
如何提升辖区闲置篮球场、羽毛球场使用率?科源片区治理委员会充分“问需于民、问策于民”,优化完善闲置运动空间改造运营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议题征集、居民提案、现场调研、议事会决议等流程,形成“科源·运动公园有机更新方案”;在营造过程阶段,由片区统筹、物业协助、社工引导、居民参与,整合辖区器材商家,挖掘小区油漆工、水电工,引入专业设计人员,带领小区居民骨干、党员、物业等多方人员分批次进行围栏清理、地面找平、材料搬运、沟渠清掏、专业施工辅助等,完成闲置场地更新;在运营管理阶段,引入“网格合伙人”“运动合伙人”“物业合伙人”“自治合伙人”等多类“社区合伙人”,创新“市场+公益”运营新模式,形成“免费+低偿+积分兑换”的错峰使用机制。
兴趣、籍贯特点,科源片区治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社区、物业、网格、社会组织等内外多方资源,“业缘—工作圈”聚人、“趣缘—朋友圈”建组织、“地缘—生活圈”汇聚资源,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和活动载体,有效促进全年龄友好的互动融合,持续提升“新金马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2023年已利用“两场馆”空间提供青年、老年、亲子三类人群划圈服务30余场,居民参与超过1000余人次。通过项目服务形成老年康养队伍1支以及羽毛球、篮球、健身操等5支运动俱乐部队伍,丰富了片区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激发片区治理新活力。
“邻里中心场馆运营管理采取建设共享平台公益服务空间和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入驻运营的方式,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增强空间利用的可持续性,探索‘市场+公益’可持续性运营新模式,激发片区治理新动能。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通过片区统筹,协调片区内外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在有限空间内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实现一体化改造目标,从‘旧装’换‘新颜’,从闲置到活化,为居民打造了一个可休憩、可运动、可议事的新型社交场景,提高片区管理精细化程度和居民参与度。通过创新开展不同群体的划圈服务,找准居民联系纽带,以‘业缘、地缘、趣缘’为切入点,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和主体性,扩大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有效促进全龄友好的互动融合,持续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温江区金马街道科源片区治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