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秦芹到辖区回访住户晏涵。
晏涵讲述寻找表妹“小征子”的故事。
兴隆派出所民警秦芹。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兴隆派出所民警秦芹来到辖区鹿溪河畔北区小区,回访探望住户晏涵。对于晏涵一大家子来说这个冬天十分特别——在秦芹的帮助下,他们兄妹6人和远在北京已经失联近40年的表妹联系上了。
双方在视频里喜出望外又泣不成声的一幕,深深地印在秦芹的脑海里。为晏涵一家团圆付出诸多努力的她,不仅让这群年长的表兄妹重逢在人生的“下半场”,更让北京的表妹看到牵挂不已、住在兴隆街道的亲戚们已经搬进小区,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各种政策福利,过上了美满幸福的好日子。
晏涵说,自己家一共兄妹6人,大哥已经74岁,几个姐姐已年过古稀,作为老幺的他,也已60岁整了。
晏家的故事很平凡也很曲折。上世纪40年代,远在东北铁路部门工作的晏涵父亲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家在北京的母亲,从此良缘天成。后来,离开铁路部门的父亲带着母亲离开东北,回到了成都双流,即现在的四川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开始在乡下劳作生活、生儿育女。
母亲的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在北京,在交通和通信并不发达的岁月里,一封信件承载着两地的思念和牵挂,往返于北京和四川。这些信封里,往往装着粮票、现金,沉甸甸地和家人的嘱托装在一起,从北京邮往兴隆。
那些年,母亲会带着晏涵兄妹几人,千里迢迢回京探亲。孩子们成年后,被母亲带着出行的情景仍是记忆中珍贵又美好的时光。遗憾的是,就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北京的地址变迁,家在两地的一家人从此失去联系。寄往北京的信件,再无回音。
遗憾持续了很多年,直到2005年,晏涵高龄的母亲带着未解的心结离世。
母亲离世后,晏涵和哥哥姐姐们都在为自己的小家庭奔波操劳,如今全都儿孙满堂。晏涵说,也想过去寻找北京的亲戚们,圆母亲未圆的团聚梦,小姨的女儿小名“小征子”,是家族中最小的妹妹,也是哥哥姐姐们最惦记和想念的人。但人海茫茫,大家并不抱希望,也想过“可能此生再无缘重逢”。
前不久的一天,晏涵散步路过兴隆派出所,“无心插柳”地走进派出所,想咨询寻亲事宜,于是偶遇了值班民警秦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无心”的举动,拉开了一家人团聚的帷幕。
听说晏涵一家的故事后,秦芹开始想办法帮助他。然而时间久远,线索稀少,怎样才能在人海茫茫中找到“小征子”一家呢?秦芹先是根据晏涵烂熟于心的“宣武区华仁路”这个地址上网查询。当年的宣武区在北京城市规划中早已被合并而不复存在,区域变更让寻亲一开始就面临着难题。
随后,秦芹又咨询了北京市规划部门,咨询了远在北京的朋友,根据40年来的历史变迁、街道变更,大概确定了一个范围,她开始求助北京警方,对接了几个派出所。热心的北京派出所民警不仅上门挨家挨户打听、走访,更是请出了已经退休的老民警回派出所帮忙回忆城市变迁后的居民去向。
终于,北京警方确定了一个地址。当年的“小征子”,如今就住在那个派出所辖区内。距晏涵求助一周后,当北京户籍民警打通秦芹电话的时候,秦芹惊喜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找到了。”
和秦芹一样惊喜又意外的还有晏涵一家。那天,在兴隆派出所门口,当晏涵根据秦芹提供的号码与“小征子”视频通话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快40年没有消息的妹妹,就这么突然出现在屏幕里,而时过境迁,小姨早已不在人世,当年记忆中那个可爱天真的孩子“小征子”,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退休人士,岁月在兄妹两人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亲情丝毫没有淡漠。
如今,晏涵在一所小学当电工,每天骑着电瓶车单程3分钟就可以到学校,大女儿已经成家有了孩子,小儿子正上初三,这种幸福日子的唯一遗憾随着妹妹的“找回”而从此圆满。
他说,6兄妹此前商量过,等到自己退休,就一起到北京,“大海捞针”寻找“小征子”,没想到,还未等到“出行”的这一天,兴隆派出所和民警秦芹就帮一大家人圆了梦。
他还说,在“小征子”和北京亲属的印象中,自己一家还是40年前住在兴隆的农村里,当在视频中看到家人们都住进了如今兴隆街道的高品质安置房,农田里种植着郁郁葱葱的水果和粮食,更像是景观一般呈现在镜头里,“小征子”惊讶极了,也开心极了。现在三天两头,一群老哥哥老姐姐,都要和妹妹在新建的家族群里分享各自的好日子、开心事,聊以前、聊娃娃、聊身体、聊养生……为这世间所有的团聚点赞!
对于秦芹和兴隆派出所的帮助,晏涵一大家子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他们说,这是人生“后半场”的“意外之喜”,是天府公安赠送的最珍贵的礼物。
华西社区报记者 朱佳慧 四川天府新区政法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