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热点-
E3热点
  • ·“村”光灿烂看成都 夏日田间农耕忙
  • ·龙泉驿区 机械化助力 耕耘交错“丰”景大好
  • ·郫都区 田间插秧忙 打造重点粮经复合产业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村”光灿烂看成都 夏日田间农耕忙

宝墩镇玉龙村大力发展“稻虾共生”。

“稻虾共生”模式产出的小龙虾。

  良田美地,沃野千里,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四川三农发展大局中,成都“压舱石”作用显著,如今的成都已绘制出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崭新画卷。小满已过,盛夏将至,成都的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跟随本报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新津区“稻虾共生”富民增收 铺就和美乡村振兴路

  炎炎夏日,一盘小龙虾搭配一扎冰啤酒,便能点燃成都好吃嘴们活色生香的夜生活……5月17日,记者来到新津区小龙虾的主要养殖地宝墩镇玉龙村看到,在上千亩稻虾共生的农田里不少养殖户正在忙着捕捞收网。
  “刚刚送走了一车,今天大概出了1000斤货。”养殖大户杨柳在玉龙村发展稻虾种养已经有2年多时间,养殖面积大约有300亩,小龙虾的年产量约10万斤。
  杨柳介绍说,目前,玉龙村大部分养殖户都是在传统的环沟基础上,探索育养分区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围网将田分区,中间的平台里进行成品虾养殖,四周较深的环沟里进行虾苗集中精细化培育,待虾苗达到5克至10克规格后,放进中间的平台进行养殖,通过这样精细化的养殖,能大大提高龙虾的产量。
  “我们家的龙虾还有个特点,就是绿色和生态。”杨柳指着库房堆积的黄豆说道,原来很多养殖户用饲料进行喂养,不仅不健康,小龙虾还容易生病。现在,玉龙村的农户便开始探索使用黄豆来替代饲料,龙虾不仅爱吃,还长得又快又好。
  杨柳透露,通过改变养殖模式,不仅小龙虾的产量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今年小龙虾旺季快结束了,我们也开始逐渐降低田里的水位,为插秧做准备了。”玉龙村党委书记杨兵介绍,因为田里有小龙虾,秧苗只能全部人工插秧。插秧之后的6月将会投放第二批小龙虾苗,利用水稻为小龙虾遮阴,不仅利于小龙虾生长,还能延长小龙虾的收获期,7月初至7月底,都能陆续出虾。
  为增加农户收益,进一步做强稻虾产业,去年以来,玉龙村动员种植户开展腾退低效果木恢复粮食生产,并全部打造成高标准平养塘,截至目前已完成650亩,为稻虾种养及后期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还在探索平养塘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龙虾产量,而且有效提高了水稻种植面积,原来水塘的利用率只有70%-80%,现在增加到了90%多。”杨兵说。
  玉龙村是成都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宝墩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通过探索“乡村合伙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稻虾“种、育、养、产、销、学”全链条规模化发展。杨兵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平养塘推广力度,在技术、金融链接资源上给养殖户更大帮助,努力做大做强稻虾养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