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5 医养-
E5医养
  • ·守护健康 从“心”开始
  • ·妙手仁心赢赞誉 医患佳话暖人心
  • ·健康教育沙龙“街头”开课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守护健康 从“心”开始

成都市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让居民心理健康有“医”靠

成都市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

  “亲爱的汪老师,感谢你陪我走过最黑暗的时光……”近日,成都市新津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收到了一位刚满十八岁的来访者寄来的感谢信。他分享了自己在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的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接受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感谢中心帮助他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区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实现成功干预的诸多案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聚焦全年龄、全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不断优化和升级区心理健康中心,设置音乐治疗室、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室等功能区,配备VR虚拟梦幻治疗设备、失眠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等专业设备,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加科学、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打造“心灵港湾”心理健康有“医”靠

  成都市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84年,是一所集精神疾病诊治和康复、精神卫生防治、心理咨询和治疗、综合医疗为一体的国家公立二级乙等精神专科医院,是华西精神医学联盟医院、成都四医院精联体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心理学教学实践基地。
  2019年,医院在成都市成立区(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先后挂牌成都市新津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和成都市新津区职工心灵驿站等。医院通过聚力“一院区一中心”发展,充分发挥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创新推进社区防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有“医”靠,全方位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医院创新推出“六环联动”新津特色心理服务模式,从“中心、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医院”六个维度,整合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川师大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市未成年心理成长中心等优质专家资源,不断壮大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推进精康融合 社区服务零距离

  走村入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素养调查,联合社区开展康复训练活动……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通过聚焦社区康复服务,推进精神卫生医防融合在社区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新津区精神卫生社区防治水平,保持该项工作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据了解,医院组织精神康复医护人员定期将精神康复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每季度组织精神专业医护团队对全区各街道、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进行1次专业指导,包含线索调查、诊断复核、药物调整、服药指导与训练、居家康复指导等。在精神康复方面,康复医护人员会定期进社区、入家庭提供团体辅导与个性化指导,从书法绘画手工到歌唱跳舞体操,从预防复发训练到生活技能训练,从心理调适康复到疾病与健康管理指导,从室内到户外,康复训练形式多样,帮助康复者建立良好的复诊和服药习惯,改善精神状况,回归正常生活,缓解家庭压力,帮助更多特殊家庭走出黑暗,迎接阳光。

提升就医体验 就近看病“少跑腿”

  “大医精诚,关注精神健康;尊老、爱老,以人为本”,这一直是成都市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在聚焦发展专科特色服务的同时,医院按照“大专科、小综合”发展定位,通过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完善诊疗服务设施和就医流程,打造优质就医环境,为辖区居民提供高血压、慢支炎、胃肠炎等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疗、健康体检等,让辖区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少跑腿。
  围绕就医群众特点与需求,医院通过优化升级“便民服务中心”、门诊住院“一站式”服务等举措,减少患者多次往返和等待时间。此外,在医院门口设置老年人临时停车位、无障碍坡道,启动全院范围内标识设计与更新,设置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增添防滑措施、防撞扶手等,以此保障老年人安全。在门诊大厅、病房提供公用轮椅,设置“老年爱心专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处放置“便民工具箱”“爱心糖果盒”等常用设备,为老年患者提供方便,并成功建成成都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新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持着“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定位,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需求,加快完成医院改扩建,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努力建成一所现代化智慧化三级精神心理专科医院。
  华西社区报记者杨铠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