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7 他山石-
E7他山石
  • ·社群工作如何破局发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社群工作如何破局发展?

社群工作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启示与路径

  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群工作作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社群工作通过促进社区参与、资源整合和社会支持等路径,增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然而,目前对于社群工作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社群工作的角度,以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例,探讨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和应用策略。
  社群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共同体,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往往有着共同的兴趣、认知或价值观,通过某种载体聚集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或愿景。社群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践,具有多元性、以人为本、社区导向和系统性的特点,旨在通过组织、协调和实施一系列与社群相关的活动与服务,促进社群的发展和繁荣。实务领域中的社群工作大多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组织和动员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内部成员的参与和合作,切实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和整体功能与福祉的提升。
  公益是指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利益和福祉,个人或组织以自、非营利的方式参与到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行动。在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将公益事业认定为包括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或个人积极开展并参与的应急救灾、帮贫扶困、科学教育、文体活动、环境保护等推动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行动。本文中论述的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指以公益或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间公益组织为主体,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福祉和追求公众利益而开展的项目和活动。

社群工作介入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慈善文化一直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种形式的慈善事业在我国古代也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益慈善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转型,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战略,把慈善事业纳入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在法律层面上将慈善事业从“小慈善”拓展为“大慈善”。2021年提出“五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机制,要求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之间互联互动,再一次强调了社会慈善资源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现代化转型的不断加快的情形下,对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化、专业化的要求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工作与公益事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十分必要,社群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化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可以依托社群工作实践中的专业理论和技巧,弥补社会公益事业目前专业性、系统性不足的困境,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现代的公益事业有所发展,但仍然面临公信力不足、民间公益组织生存艰难、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社群工作的介入能够促进民众之间信任感和依赖感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行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社群工作在社会公益中的实践与方略

  社群工作在社会公益中的定位是通过个人和社会组织层面的行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它致力于通过各种社会公益项目和活动,提升有需要群体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社群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如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注重社群成员的自我发展和自主性,通过提供学习、培训、分享等形式,帮助社群成员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社群成员的公益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和活动。然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社群工作实践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只有通过多方参与和协同作用,社群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国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益资源整合是社群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社会里的一些传统的、成熟的公益机构组织,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公益体系,其公益的运作模式在资助偏好和资助领域方面都是相对固定化的。伴随着一些新生公益需求的诞生,传统公益无法覆盖,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公益模式来弥补传统的公益组织和公益力无法满足的公益需求。社群在搭建公益平台,促进个体、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公益合力,满足新生公益需求上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激活社群活力的关键在于激发社群成员对公益事业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发起公益挑战,如鼓励社群成员积极参加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并就参与情况设立适当奖励机制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意愿。引入公益话题讨论,定期在社群中发起与公益相关的话题讨论,如讨论当前社会问题、分享公益项目经验等,引导成员持续关注公益事业。定期举办与公益主题相关的活动,如公益集市、爱心义卖、公益宣讲等,为社群成员和大众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促进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发展。
  提高社群成员粘性意味着要增加社群成员对社群的依赖和归属感,社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否深厚,很大程度上会对社群发展是否长远产生影响。如何保证一个社群能够有较高的凝聚力,首先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只有当社群内部成员都认为公益事业是有意义的,都愿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大家在一起才能合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其次是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一个社群内部可以根据不同成员的角色分为管理者和参与者,社群管理者和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真诚交流、积极回应成员需求等方式,获取成员的信任感,社群成员之间彼此熟悉、传递归属感和影响力。最后可以举办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活动或仪式,如团建活动、公益项目纪念品等,增强成员对社群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放大社群圈的影响力一方面是要提高社群的公益性形象,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提升社群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成员加入。首先可以与其他社群、组织或企业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共同策划和实施公益项目,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其次利用社交媒体宣传传播,既可以宣传社群的公益活动和成果,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也进一步提升社群在公益事业上的影响力和公益事业上的形象。
  关于社群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群工作在社会公益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价值,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是边际效应,目前国内的公益发展还比较初步,社群公益作为一种新模式,公益事业的新切入点,其边际效应就非常高;第二个是养成效应,人们在参与社群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公益意识,其本身是一个养成效应的累积;第三个是涟漪效应,因为社群公益得到参与门槛很低,可以让更多非专业人士可以加入进来,在专业和非专业的价值共创下,这个涟漪可以扩展到更远的范围,得到更广泛的参与。

公益组织的社群运营方略

  由于社群公益模式的新生性和公益性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公益性社群的管理和运营和其他社群有所不同。社群公益项目在组织管理机制、自身资本结构、内部激励机制等方面有所欠缺,对其持续稳定的发展存在一定阻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线上社群成为更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参与群体也更加年轻化,怎样吸引年轻群体的参与,也是公益组织社群运营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
  一是需要明确社群目标与定位。包括期望实现的公益效果、服务人群以及社群的自身价值。输出有吸引力的内容,如发布公益活动信息、项目进度、人员招聘、表彰荣誉、经验分享、公益常识、政策法律知识等。二是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行为准则。包括成员筛选与退出机制,交流平台管理规范、资金管理方法等,有社群管理者负责执行规则,及时回应和采纳成员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三是加强社群内部的文化建设。鼓励成员在社群中积极交流、分享经验和见解,形成开放、包容、互助的社群氛围,保持各成员的自主性和参与性,给各成员提供必要的关心和支持,记录社群的重要时刻,培养共同的社群记忆,加深成员对社群的情感联系。四是创新宣传形式,利用数据优化运营。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社群公益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引发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的内容;创新的互动形式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到公益的乐趣和价值,提高成员和大众的参与体验与获得感;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社群运营效果及时评估并优化等。
  社群工作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是加强跨部门和跨领域合作,通过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推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鼓励社会创新,探索新的社会公益项目和策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同时,注重社会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和长期效益。三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机制,为社群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支持。(作者:南京邮电大学唐思园、钱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