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2 社区-
E2社区
  • ·“红光样本”探索乡村治理“实践密码”
  • ·温江游家渡社区“逢9”便民集市受热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

“红光样本”探索乡村治理“实践密码”

蝴蝶村一隅。

长生村党员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喜看稻菽千重浪,和美乡村好“丰”光……近日,秋风轻拂,暖阳如织,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白云村,稻浪翻滚如金色的海洋,瓜果飘香四溢,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充实的乡村丰收图景。
  近年来,红光街道着眼于“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环境优美”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秀美乡村画卷在红光大地徐徐展开。

提升人居环境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走进白云村,乡村道路宽敞整洁,美丽菜园错落有致,展现出别样的田园风光。这是红光街道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的成果的生动实践——白云村村委会多举措、全方位盘活辖区内的“闲置空地”,将安置小区仁园周边与村集体土地不连片的8亩低效苗木腾退土地及农户零星捡种地块共14亩土地进行有机整合,打造“云享农场”,村民也实现了推窗见菜园、出门见绿树、关门有芳香的美好愿景。
  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群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宋家林村民小组之间被断头路阻隔,内部道路狭窄,极大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街道和村委会立即把修路列上了“为群众办实事”议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村里的断头路终于被打通,宽敞平坦的村道连到家家户户,红星支渠2座桥梁也加宽重建,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渔塘坎村以墙绘为切入口,组织居民共同参与小区环境美化工作,老旧院落焕发新生机……如今,景美、人和的美丽宜居乡村展现在眼前,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蝶变。

激发造血功能
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红光街道以产业兴旺为引擎,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深耕乡村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输血”和“造血”能力。
  “今年汉姜村种植面积是2000多亩,亩产基本上达到650公斤以上,个别熟田可达800公斤左右,今年该片区首次采用无人驾驶收割系统,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效益很可观。”成都市陌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传林高兴地说道。红光街道积极推动稻蒜、稻菜、稻油3个千亩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轮作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与收入的稳步增长。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红光街道以郫都区“四大重点片区”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起点村”建设,汉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评为3星,逐步推进白云村大蒜晾晒设施及间种食用菌大棚、园区核心区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等4个项目,探索宋家林村农业发展转型,积极培育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2家、职业经理人8名,农业生产链条日趋完善。
  “网红‘蝴蝶’振翅飞翔,整个片区绿意正浓,成片的绿色田野与五彩风车随风摇曳,与艺术感十足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实在太美了。”来蝴蝶村旅游的张阿姨兴奋地表示。作为郫都区重点项目的蝴蝶村,撷取中国传统文化“蝴蝶”这一美好意象,取“花开天府、蝶舞郫都”之义。核心区面积1.8平方公里,整个园区以美丽经济产业为主题,布局“1个水资源管理中心+ 1个花岛民宿+1条特色商业街+1个婚恋综合体”,聚焦花卉苗木元素,以花为媒,发展集花岛民宿、特色商业街区、婚恋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美丽经济产业带。
  近年来,红光街道以农旅融合为传承,打造集农耕体验、创客集市、自然课堂等一体的陌维研学营地;联动打造蝴蝶村乡村振兴融合示范片,“春光里·商业街”等多业态消费场景,成功举办郫都区“花乡拾春风”田园菜花节活动、“歌起蝴蝶·乐生秋露”主题音乐节等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更促进村民就业增收,让乡村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截至目前,街道内多个村级集体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为数百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坚持党建引领
探索乡村治理“红光样本”

  “闲置的林盘变身成共享空间,不仅能娱乐休闲,还能议事、反映诉求建议,大家都很满意这个‘家门口’的好去处!”来到渔塘坎村,第四微网格长吴晓莉正在为大家介绍新打造的“一站式民情收集站”。这里原本是一片杂乱竹林,由于村民反映缺少协商议事阵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处“不起眼的竹林”变成了渔塘坎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火车跑得快,全靠动力带。红光街道始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五强五好”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有序推进汉姜村、长生村等5个村(社区)片区党委联建,建强渔塘坎村、白云村等3个安置地党建阵地;建立“街村组户”四级工作机制,培育自组织20余个,小区(院落)基层民主协商点位10余个,通过党员树榜样、立标杆、做模范,春风化雨般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此外,引入“社区立方”“社群通”智慧工具,提升“川善治”利用率,以数字赋能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新农村建设。
  如今的红光各村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治理有效,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的典范。汉姜村先后被评为“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2024年成都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长生村获得成都市“七无”平安村,渔塘坎村获“成都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在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路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红光样本”。
  华西社区报记者 张丽 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