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古城社区居民乐享家门口幸福“食”光
  • ·崇州王桥村爱心慈善超市开业
  • ·遗失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华阳社区食堂上新

古城社区居民乐享家门口幸福“食”光

社区食堂的堂食区。

  10月9日,由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古城社区携手辖区餐饮企业共同打造的社区食堂正式开门迎客。这家位于府河路一段236号的社区食堂,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就餐便利,更针对高龄老人推出贴心的送餐服务。10月10日上午,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社区食堂,感受其带来的便利与温馨。

居民点赞
离家近方便实惠好吃


  10月10日1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华阳菇菇宴餐厅内的社区食堂。这个点,周围居民也陆续来到现场。食堂的堂食区设置在餐厅的户外开放区域内,环境优美,在别致的花草与隔断相间,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社区食堂真不错。”93岁的刘大爷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他告诉记者,社区食堂开业两天他就来了两次了。“一个人在家吃饭孤孤单单的,到这里可以摆龙门阵,很热闹,吃了饭还可以沿着锦江走走、逛逛南湖公园,锻炼身体。”刘大爷笑着说。
  杨婆婆也是第二次前来就餐,她对食堂的餐品赞不绝口:“平时子女上班中午都不在家里吃,我和老伴在家就想捡个懒。现在有了这个社区食堂,中午总算‘撇脱’多了,离家近、价格实惠,也很好吃。”
  除了受到多数老年居民的欢迎,社区食堂也吸引了年轻人的青睐。家住南阳锦城小区的张女士从业主群得知社区食堂开业,今天也特意前来体验。“平时带娃很辛苦,根本就不想煮饭了。今天过来尝尝鲜,感觉很干净,现做现炒,味道也很好。”张女士满意地说。

记者体验
味道好搭配营养均衡

  记者在现场看到,食堂供应价格清晰醒目地公示在展板上:两荤一素一汤15元、两荤两素一汤18元、三荤两素一汤22元。60岁以上人群凭提前办理的绿色、红色、紫色优惠卡还能享受不同程度的减免优惠,古城社区9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此外,退役军人、环卫工人也能享受原价上减5元的优惠。
  由于前来就餐的居民较多,记者排队约10分钟,便取到了一份两荤两素一汤的餐食。盛到餐盘中的餐品不仅精致,味道也很不错,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菇菇宴社区食堂项目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食堂供应的菜品全部由餐厅采买师傅当天早上9点去市场采购,品质新鲜。同时菜品只有当天从厨区端到堂食区才知道是什么,以“现场开盲盒”的形式带给居民特色和新鲜感。此外,饭菜主要照顾中老年群体,米饭偏软糯,菜品没有重麻重辣,以清淡为主。

项目介绍
人为本共建共享共创

  “当古城社区牵头打造社区食堂时,找到我们后,我们一拍即合。”王女士说:“作为一家在华阳稳定经营五年的餐饮企业,我们觉得参与社会公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非常乐意以这样的形式回馈社会、服务华阳百姓。”
  现场,古城社区党委副书记郭莉军也向记者详细介绍社区食堂的打造背景和运营情况。她表示,社区在微网格员日常走访慰问、人房信息更新登记等过程中,了解到辖区老年人“吃饭”、特殊群体“吃好饭”等需求较为突出,于是萌生建设社区食堂的想法。
  “社区充分考虑社区食堂的公益性、便民性、共享性等因素,与菇菇宴达成一致意见。食堂由菇菇宴自主投资经营,纳入社区食堂管理,同时把志愿者积分兑换和社区食堂相结合。社区还加强监管,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行。”郭莉军还介绍,双方在食堂建设细节逐一进行商讨,对选定就餐区域、确定收费标准、多元菜品设置、优化就餐服务、融入志愿积分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以保障社区食堂的可持续性。

打造初衷
吃好饭守护舌尖幸福

  “目前现场已免费办理优惠卡的341份,今后居民持卡就餐还能享受不同程度的实惠。”郭莉军表示,古城社区食堂的建设初衷是守护居民“舌尖”上的幸福,让辖区居民尤其是特殊群体“吃好饭”,通过“餐厅就餐+送餐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就餐需求。
  同时她也坦言,目前该社区食堂正处于起步阶段,初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将在后期逐一优化解决。接下来,古城社区将针对居民就餐实际需求,以社区食堂为原点,继续推动“家门口”助餐体系建设,让“小饭桌”服务“大民生”的同时,不断提高和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和生活需求。“社区食堂还将在服务功能上不断叠加,从‘吃好’走向‘吃香’,拓展‘食堂+为老服务’‘食堂+休闲服务’等更多层次功能。”
  “一菜一汤品出温暖民生,一粥一饭尝出幸福生活。”古城社区食堂的建成和运营,是华阳街道在推进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生活方面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值得一提的是,华阳街道社区食堂15分钟生活圈现已见成效,截至目前,华阳片区社区食堂已运营点位达11个。这些社区食堂的建成和运营,不仅为华阳居民提供了就餐便利,更成为连接社区居民情感的纽带,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温馨、便捷的服务。
  华西社区报记者 朱佳慧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