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攻略
从立春的第一缕春风,到大寒的冰天雪地,四季轮转中,二十四节气讲述着日升月落、四时交替、草木枯荣的故事,它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
“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作为中国人标识岁月的独有刻度,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蕴藏着保持健康体魄的密码,体现着中医“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思想。
正值初春始,万物生的时节,华西社区报推出“四季之韵·节气养生”栏目,让我们一起穿梭四季,解锁一整年的健康密码。
随着春风的轻抚,细雨的滋润,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里,如何顺应自然,调养身心,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四川友谊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杜科方的脚步,一起探索雨水节气的养生之道。
雨水节气,湿气盛行,中医认为,春季阳气生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因此,此时养生首要任务是养肝补脾,健脾祛湿。饮食上,我们应多选择具有养肝、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滋养肝脏,还能强健脾胃,帮助我们排出体内湿气,让身体轻盈起来。
此外,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温差较大,建议在饮食上少酸多甜,以养脾胃。春月宜喝粥(糖尿病人除外),如芡实莲子山药粥,既能健脾利湿,又能醒脾行气开胃。同时,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蔬果,以润养胃气,保持身体的水润与活力。
但请注意,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雨水时节要饮食适量,日常吃七分饱为妙,让脾胃得以休息,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雨水节气,养生还需注意“三忌”:忌湿冷、忌油腻、忌心燥。
忌湿冷:雨水多湿冷天气,切记不可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此时节仍需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让身体适应逐渐变暖的气候。
忌油腻: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应保持五味不偏,少食油腻,以免助阳外泄。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如红枣、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既能满足味蕾,又能滋养身体。而羊肉等温热之品则要少吃,以免上火伤身。
忌心燥:雨水时节,气候变化不稳定,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变得急躁。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气血和畅。可以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让心灵得到宁静与滋养。
对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缓慢柔和的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状态,还能增强内脏的功能,是春季养生的不二之选。
不必强求整套动作,只要做到舒展、缓慢,对提升自己身体素质就会有很大帮助。在运动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让身心得到愉悦与放松。
雨水节气,还有一些特别的食物和茶饮值得我们关注。
被誉为“白色山药胜人参”,中医认为其有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证实,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春季是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高发季节,多吃山药能够滋补脾胃,让身体更健康。
具有杀菌、消除血中脂质的作用。在春季多发传染病的季节里,适当多吃大蒜,对预防疾病大有帮助。
清火利尿,特别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但请注意,绿茶不宜过浓,以免刺激肠胃。
偏凉性,能够润肠清火。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柚子茶中含有类胰岛素的物质,能够辅助降糖。但需注意,连续大量服用西柚(又称葡萄柚)时,可能会与某些他汀类降脂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提高药物毒性。因此,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避免大量食用西柚。
山楂具有降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而决明子则能降压。将两者结合泡茶饮用,效果更佳。无论是鲜果还是干品,都能泡出美味的山楂茶,让我们在品味中享受健康。
雨水节气,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时光。让我们顺应自然,调养身心,以一颗平和的心态迎接春天的到来。在饮食上注重养肝补脾、祛湿为先;在生活中注意“三忌”记心间;在运动中享受科学锻炼的乐趣;在品味中探索食物与茶饮的养生奥秘。让我们在这个春天,乐享健康、乐享生活!
华西社区报记者杨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