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彬。
拆墙并院后的“新”小区。
“那些睡不着觉的夜晚,虽然煎熬,但我也甘之如饴。”4月29日,成都市新津区五津街道一品水轩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陈玉彬说道。一句苦尽甘来,道出了他参与小区治理的“苦”与“甜”。故事回溯到2017年,陈玉彬住进新津瞰海·一品水轩小区。2020年,一场暴雨后,大水冲进小区,也“冲散”了业委会,小区面临组织散架的局面。陈玉彬“临危受命”,出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业委会主任。2024年,在他的带领下,一品水轩小区与相邻的缤纷城、西顺公寓两个小区联袂干了一件“大事”——拆掉彼此间的围墙,实现同进一道门,成为“一家人”。今年初,这一“融合共治”成功经验被推向全省基层。
2020年8月,陈玉彬居住的小区经历了一场暴雨引发的大水。小区没有抢险物资,人员准备不足,地下室变成了“水库”。灯不亮了、电梯停了、水管没水、灶具没气……时值盛夏,有的居民投亲靠友,有的和陈玉彬家一样住进了酒店。
面对小区“乱成一锅粥”的局面,业委会也“散架”了。有人辞职不干,有人说在外地,只有副主任张辉霞勉力坚守,打市长热线、找街道、找水务局,忙得团团转。作为小区居民,陈玉彬主动作为,协调来抽水机,抽了整整一个星期方才抽完积水。后来,居民又筹资40余万元,解决了应急电力恢复和通水问题,生活初步安定下来。
但小区组织“散架”的局面并没有解决。南江社区打算在小区建立党支部,谁来当书记?社区党委书记张龙找到陈玉彬。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陈玉彬牵头,一品水轩党支部于2020年10月11日正式成立,支部党员46名。紧接着,小区举行第三届业委会换届选举,陈玉彬被选举为业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党支部委员和业委会委员交叉任职,业委会7名成员中党员占了5名,被称为“红色业委会”。在业委会的带领下,一品水轩小区成为成都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典范。
一品水轩紧挨着缤纷城和西顺公寓。三个小区占地面积都不大,过去都是独门独户,相互间以围墙相隔。形成这一局面是因为三个小区建立时间不同,缤纷城小区2007年就建成入住,2011年一品水轩小区落成,最晚的西顺公寓2020年才“加盟”,品字形空间格局正式形成。
三个小区虽然是邻居,但外观形态、色彩、新旧程度截然不同,很容易看出来是“三家人”。各自本身面积就不大,还有围墙环绕,公共空间狭小逼仄,局促感很强烈。于是,陈玉彬跟居民做工作:“围墙哪怕刷得再靓,时间久了也会破坏小区影响。拆除围墙,共享公共空间,就没有这个烦恼。况且我们自己的空间有限,把围墙改成长廊,对各自都有好处。”这一番话得到大家的赞同。居民表决结果显示,一品水轩居民92%赞成,缤纷城只有1个业主弃权,西顺公寓居民同意率也高达85%。
2024年10月5日正式启动空间改造,授权一品水轩第四届业委会来负责实施。拆围墙都顺利,但拆完后准备在一品水轩和缤纷城中间建和谐苑时却遇到了缤纷城居民的阻拦。理由是这长廊布局太“直”,越过了两个小区固有中线,缤纷城小区被占面积多一些,认为一品水轩占了便宜,坚决不同意施工。“当时围了几十人。”陈玉彬说。他到场跟居民表态:“大家先冷静下来,我答应大家一天没协商好一天不动工。”这时,又出现一个关于“150万”的传言。大概意思是:缤纷城居民听到有消息说,政府为这个改造项目拨款150万予以支持,所以有人建议干脆各干各,每个小区分50万何乐不为?
两个难题中任何一个都可能让这个
刚刚启动的项目戛然而止,怎么解决?陈玉彬提出,调整和谐苑的设计图,发扬“六尺巷精神”,必要时一品水轩小区可以多让一些,这一提议得到双方认可。关于150万补助资金,陈玉彬也给居民做了解释,这是整体项目的资金,不能三家“分灶吃饭”。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改造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拆除了小区间的围墙,形成可共享的公共空间,增强了空间通透性和居民获得感。
2025年1月1日,成都市新津区南江社区一品水轩、缤纷城、西顺公寓三个小区联袂举行热闹而温馨的“开院”活动,庆祝大家同进一道门,成为一家人。小区居民相互串门,走进对方的院子和新邻居拉家常,亲如一家。陈玉彬说:“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却很甜蜜。接下来,还将在空间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问题共商上不断发力,引导小区居民群众走出家门、打开心门,不断推动小区成为从‘形合’到‘神合’,相亲相爱的熟人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