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转移老人。
环卫作业力量开展清理工作。
排查安全隐患。
实时监测水位变化。
7月3日,成都市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全市社会工作部门发动组织广大社区干部、网格员和志愿服务队员迅速响应,冲锋在排查隐患、转移群众的第一线,用行动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撑起“防护伞”。
狮子山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冲锋在前,将党旗插在防汛最前沿。600余名精干力量全线压上,19处险情雷霆处置,80名受困群众星夜转移……在“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的考卷上,街道以“人民至上”为笔,奋力书写安全答卷。
街道闻“汛”即动,应急机制全面激活。领导班子率6支应急分队直插社区,600余名街道社区干部职工、网格员、城管队员、综治队员、物业人员混编成军,展开“拉网式”巡查。19处险情报送与处置无缝衔接,分秒之间筑牢全域覆盖的“防护网”。暴雨倾盆,一张高效联动的责任网络,将险情牢牢阻隔在外。
金像寺社区“微网实格”体系迸发强大战力,将社区划分为10个防汛责任区,党委——网格——党员志愿者三级联动;在佳宏路社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微网实格三级组织体系高效运转,党员力量全面下沉,对辖区重点风险点位定人定岗巡查。菱窠社区网格先锋化身“排险尖兵”,掀井盖、疏管道、排积水,守护居民归家路;党员志愿服务队挺进低洼危房,30处堵塞下水道逐一疏通,21个积水点全力清除。
“水位暴涨,立即转移!”花果社区军民村的险情刺破雨夜。狮子山街道协调市政、交警、公安,发动周边物业小区力量立即开展排涝抢险工作。截至3日21时,军民村住户全员撤离。街道、社区组建群众安抚小组,动员投亲靠友,协调周边酒店、民宿提供临时住宿。截至3日晚上十点半,狮子山街道辖区主干道基本畅通,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防汛是场持久战,狮子山街道将以此为契机,从实战中完善长效机制,守护百姓平安。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青羊区迅速行动,多方协同作战,全方位开展城市管理保障工作,全力守护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有序运行。
暴雨导致城区多处路段出现积水、落叶堆积等问题,青羊区第一时间组织环卫作业力量开展工作。全区累计出动环卫作业人员2800余人次,环卫作业机具610台次,对道路积水、落叶、杂物等进行全面清扫。积水严重区域,采用“人机结合”方式,加快路面积水清排,加强雨后消杀工作,对公园广场、公交地铁站点等人员活动密集区域和垃圾中转点、雨水箅子等设施设备加强消杀保洁,确保雨后环境干净、安全。经过连续奋战,共处理积水、污泥等点位800余处,确保收转运行迅速恢复正常有序,无安全事故发生。
在防汛巡查方面,青羊区共计出动应急人员20人次、车辆7台次,对区管桥梁、临河低洼易涝路段及区管下沉式道路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同时,安排专人对柿子巷等路面淌水较深点位进行24小时值守,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及时疏导交通,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为快速抢排道路积水,青羊区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提前对全区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清疏,确保管网畅通;在易积水路段增设临时排水泵,增加排水能力;利用智慧城管平台,实时监控各积水点位情况,科学调度应急力量,实现精准高效排水。发现积水情况后,应急队伍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打开排水井盖、清理井口杂物等方式,加速积水排放,并设置警示标识,保障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对于积水较深的低洼路段,迅速调配抽水泵等专业设备,进行强排作业,以最快速度降低水位,恢复道路通行能力。
7月3日夜间至4日,成都武侯区机投桥街道潮音社区及周边区域经历了一场与暴雨赛跑的“防汛保卫战”。街道社区干部、民兵队伍、应急队、安巡队员闻“汛”而动,以昼夜巡查、紧急排险、严密值守等行动,全力守护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堤坝”。
3日晚,伴随阵阵雷雨,潮音社区安监分站安巡队员穿梭于辖区街巷,开展“地毯式”防洪应急巡查。同时,安巡队员深入辖区工地,向负责人再三强调安全生产要求:“如遇突发险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巡查行动织密了辖区防洪安全网,为应对暴雨做好了前置准备。
4日,武侯区应急局副局长及街道办城运中心主任带队深入潮音社区,重点检查清水河沿线防汛部署。
受暴雨影响,武青西一路、武青西二路与武青南路交汇处积水成“河”,机投桥街道联合半边街社区,协调市政力量、物业防汛设备等紧急疏通管道,浊水被迅速引流。清水河公园积水漫溢,万寿桥社区连夜调运抽水设备,人机协同作战,逐步恢复安全。清水河河道水位超警戒线,漫堤约15厘米,街道与社区火速在人行步道梯步处拉起警戒带,以“人墙”阻断居民涉险。果堰十一组鸡公堰区域下水管网堵塞,专业疏通队伍冒雨作业,化解险情。机投桥街道应急队的工作人员与街道应急分队的干部、民兵全天待命,防汛物资仓库随时可调度沙袋、抽水泵、应急灯等装备。
风雨中的坚守,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机投桥街道的防汛行动,是一场应急战役,更是一张温暖的“民生答卷”——在暴雨侵袭时,总有一群人逆风而行,为群众点亮安全的明灯。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20个社区闻“汛”而动,基层党组织迅速响应,近千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物业人员及志愿者在暴雨中筑起一道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
暴雨如注,社区的防汛行动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最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
鑫阳花园网格员蹚水清理高龄老人家中积水;新会社区工作人员逐户排查独居老人房屋渗漏;蒲草社区工作人员搀扶孕妇绕行深水区;观东社区紧急转移低洼楼层老人。暴雨中,这些逆行者用肩膀为弱势群体撑起“安全伞”。
面对辖区多点爆发的积水险情,各社区因地制宜,展开了一场与洪水的“巷战”。
仁和社区连夜堆放沙袋守护车库;迎江社区调集抽水设备排险;姐儿堰社区设置井盖缺失警示带;化龙社区徒手清掏堵塞排水口。在翡翠半岛小区,赵波等5人跳入20厘米深积水,挥镐破拆路沿抢挖泄洪口,半小时化解倒灌危机。陆肖社区实施“一点一策”,联合多方力量处置险情。
除了应急抢险,中和街道各社区更注重构建全方位的预警、巡查与防护体系,筑牢安全堤坝。
府河社区沿锦江拉起警戒线;五根松社区用大喇叭引导行人;新会社区24小时巡查地下车库;迎江社区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全街道建立“线上+线下”预警网络,通过微信群及时传递汛情。
从守护特殊群体的温情,到攻坚积水险情的果敢,再到筑牢全域防线的周密,中和街道20个社区在红色暴雨预警下,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高效的协同联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