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民声变民生
移除绿化带阻隔的西源大道。
7月11日,记者走进成都高新区西源大道,发现困扰居民多时的绿化带阻隔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道路畅通无阻,行人往来便捷。“我们提交建议没几天,社区就来了工作人员现场看情况,没想到问题真的解决了!”居民张先生望着新建的人行通道感慨道。这一细微改变,正是西园街道天全社区工作站通过搭建多元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构建闭环办理机制,将群众“金点子”转化为民生“金果子”的生动缩影。这条日均通行超千人次的“暖心路”,不仅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更成为西园街道基层治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写照。
西源大道作为社区主干道,绿化带隔断长期困扰居民。记者走访发现,人行道近在咫尺却被40厘米高的绿化带阻断,推婴儿车、拄拐杖的老人及残障人士需绕行数百米,部分居民为图方便冒险翻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我每天都得接送孙子上下学,每次走到这里都得绕一大圈,遇到下雨天,鞋子都湿透了。”居民王女士无奈地说道。出行难题成了居民们心中的“堵点”,也成为了街道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接到居民反映后,街道牵头组织城管办、市政管理所、绿化单位、社区等开展现场勘查,制定改造方案并将其纳入“便民微更新计划”,规划移除阻隔人行道的绿化隔断,确保通行安全、顺畅。
如今,绿化隔断已经打通,新通道日均通行量超1000人次,高峰期人流压力缓解40%,居民在微信群留言“推轮椅不用绕路了”“接送孩子更安全”,满意度达98%。社区还通过公告栏、公众号推送改造前后对比图,收集用户体验,形成“群众知晓-使用-评价”的完整闭环。
今年以来,西园街道天全社区工作站依托“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迅速构建“收集—登记—研判—实施—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在幸福驿站、高新青年公寓等区域设置的4个联系点,成为居民建言的“前沿阵地”。“扫码建言墙”“建言投递箱”与网格员巡查、微信群讨论形成互补,2025年上半年已收集有效建议超20条。同步开发线上“建议归类池”,按“设施改善”“管理服务”“特殊群体”等8类自动归类,由专人跟进、限期响应,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为进一步提升建议征集的广度与响应力,今年西园街道还将在合庆里、学校、企业等人流聚集地设立“扫码建言+意见投递点”,形成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征集网格,给居民“建言”创造更多便利渠道。
一条人行通道的打通,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西园街道以居民建议为切入点,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让每一份建议都成为治理创新的源泉,让每一次改变都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居民张王先生所说:“这条路不仅连通了人行道,更连通了社区和我们的心。”
“民生需求被满足了,项目落地见效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也就上来了,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关注居民所需所想,把‘民声’化作‘民生’,让暖心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西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