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悦城夜景。
烟火望平街。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已于昨日在成都开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运动员,将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近距离接触成都,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市井烟火。当下的成都,正在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蓄势,在城市更新及消费升级背景下,打破固有模式,涌现出大量社区特色创新消费场景。在这个火热的八月,世运热已经点燃全民运动的热情,成都市民也张开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喝盖碗茶、学习蜀绣技艺、欣赏长嘴壶茶艺表演、品尝地道的川菜......在青羊区清源社区,游客和市民足不出社区便可“沉浸式”体验这些极具川西风味的市井文化生活。
在清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黛瓦白墙、檐廊轻盈,院子里小桥流水、亭廊环绕。院内配有多张四方桌和长板凳,桌上配备陶瓷壶和大海碗,居民们都喜欢在老成都范儿十足的“民情茶馆”里休闲、品茗。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专门到这里打卡,只需花费不到十元,便享受地道的老成都慢节奏生活,还可欣赏到精彩的长嘴壶茶艺表演。
在清源社区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润祥楼。这是集餐饮、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这里会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表演,如川剧、金钱板、茶艺等,还会展示蜀绣等传统工艺。还提供川菜和民情茶馆服务,是品尝地道川菜的好去处。
停云诗就茶舍、三清书院、同音琴社、蜀绣传习所、润祥楼……在清源社区,可体验到最极致的川西市井文化生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清源社区通过场景营造,深挖空间与文化资源,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社区党委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构建融地域、生活、情感、价值于一体的社区睦邻生活场景,重新定义了城市社区经济、社区文化和社区公共生活。满足居民一般需求的同时,社区还利用闲置空间打造了清源茶社、书院等特色消费场景,以满足居民品质消费的需求。茶、书、琴、绣,凝聚着复合型社区的文化纽带,老年食堂、托育早教、家政服务、社区办事大厅等,切实做到了居民办事不出生活圈。
在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大悦城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潮玩购物公园”,凭借其公园式商业、便捷交通、国际化品牌与沉浸体验,完美契合世运会“活力、交流、体验”精神,是“赛事之余,乐享成都”的理想目的地,满足运动员、工作人员、媒体及游客的多元消费与休闲需求。
作为西南首个“体验游憩式潮玩购物公园”,大悦城深度融合商业、自然与艺术。其山峦岩石模拟景观与流水绿道,营造松弛惬意的“公园氛围”,呼应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定位,让国际友人沉浸式感受成都安逸生活美学,成为城市形象窗口。这里引入了87家西南首店,是接触国际运动潮流与时尚的窗口。汇聚(大疆、华为、ZARA、盒马等)国际品牌,构建“全时段+全场景+首店标杆”餐饮生态,涵盖国际美食、地道川渝风味及网红街区“悦食汇”,一站式满足全球口味。众多高阶户外运动品牌首店,精准对接运动员及爱好者的专业装备与兴趣消费。
大悦城冠军冰场作为西南首个奥运标准冰场,吸引冰雪项目人群及举办活动;其内部的IMAX+4D影院为观众提供高品质观影体验,是赛事间隙放松娱乐的好选择;西南首个儿童职业体验馆和大玩家超乐场也建设在大悦城中,其形成强大的家庭亲子闭环;大悦城也持续引入全球热门IP首展,结合在地文化打造主题市集,营造充满活力与互动性的社交娱乐场景。
位于簇锦街道的大悦城远非传统购物中心,而是一个融合了国际视野、在地文化、公园生态、潮流娱乐、家庭亲子与松弛生活的“城市立体生活美学公园”。
在成都“烟火人间三千年”的深厚积淀中,成华区猛追湾的望平坊正书写着老街区焕发新生的传奇。这条仅2.5公里长的滨河街区,既无网红商圈的炫目灯光,也非文旅项目的宏大叙事,却凭借浓郁的烟火气与独特氛围,成为本地人下班后绕道流连、游客拖着行李箱也要打卡的活力新地标。
望平坊并非天生风华。曾几何时,这里老旧杂乱、车辆无序停放,紧邻繁华春熙路商圈却显得格格不入。近年来,成华区通过文脉传承、肌理调整、场景再造,让这处与春熙路、太古里一河之隔的老旧街区“脱胎换骨”,蜕变为“工业文明与现代时尚相融、美食文化与文创产业共生”的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如今漫步望平坊,潮流娱乐、网红美食、文化创意沿江汇聚,构筑出最具活力的社区消费场景。不久前的一场“面包节”,30余家风格各异的烘焙店沿街设摊,香气四溢中吸引无数甜品爱好者驻足流连。几何书店成都首店、复古服饰首饰店、香料咖啡融合店等特色店铺沿街而立,汇聚成独特风景线。街区运营负责人介绍:“通过主题消费促进活动、招引特色店铺,我们升级消费体验,既沉淀老成都的记忆,更续写新成都的故事。”望平坊已成功塑造成以小店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为鲜明特色的活力街区,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
日与夜的交响,消费活力永续流淌。街区魅力在丰富活动中持续发酵——滨河咖啡节的醇香、独立书店周的思想碰撞、夜间光影艺术展的梦幻……多元活动持续引爆热度,仅抖音“望平街夜未央”话题播放量便突破6亿大关。一边是滨水休闲中悠然流淌的老成都生活底蕴,一边是新潮时尚的年轻社群活动,望平坊的日与夜,消费活力如锦江水般不息涌动。
站在都江堰岷江畔,总能先被一座廊桥的身影牵住目光,那便是位于灌口街道南桥社区的都江堰地标——南桥。踏上南桥的石阶,两侧的木廊述说着厚重的历史。
桥的两头藏着最热闹的烟火。连着灌县古城那边,西街和杨柳河的小路上挤满各色的的小吃摊,泛着红油的酱菜让人垂涎,馥郁芬芳的花茶又恰到好处地抚平盛夏的燥热。一手拿着手工糕点品尝,一手慢慢摇动古朴的纸扇,边吃边和同伴“摆龙门阵”,江风掠过,连说话声都带着清爽。
傍晚的南桥最是动人。灯光一盏盏亮起来,桥身在暮色里泛着暖光,江对面的玉垒山渐渐隐入夜色,河鲜馆子的叫卖确慢慢响了起来——"现杀现煮,清蒸还是红烧?"后厨的蒸汽直往外冒,鱼的鲜气混着泡椒的酸辣飘出,鱼肉嫩得几乎夹不住,在来上一盘辣炒田螺,冰啤酒杯碰得叮当响,杯沿挂着泡沫,混着江风里的水汽,鲜得人直咂嘴。
南桥的美味背后,还有着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在成都,放心吃”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分三批次组织召开集体聚餐餐饮经营户风险预警约谈暨食品安全培训会,并联合都江堰市委社会工作部、都江堰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发起发起“古堰新先‘蜂’”志愿服务队伍招募活动,聘请13名优秀骑手担任“流动食品安全监督员”,借助“流动的力量”共同擦亮“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一起成为“城市食安守护者”。
若来都江堰,记得走进灌口街道南桥社区。江风拂去尘嚣,烟火暖了心头,才算真的触到了这片土地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