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健康成都-
E3健康成都
  • ·“小账本”记牢健康事“微网格”守护夕阳红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家庭医生“圈粉”记:

“小账本”记牢健康事“微网格”守护夕阳红

华西专家义诊。

公益行动守护居民健康。

  10月10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成华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高血压日”大型义诊及患者教育活动在成华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山中心顺利开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专家团队与基层医护人员携手,将三甲医院诊疗服务“搬”到居民家门口,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血压检测、个性化诊疗及健康指导,以“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为核心的防控科普同步落地,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跑出“加速度”。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 中心供图


专家团队“接地气”
问诊宣教双管齐下


  上午9时,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门诊大厅内秩序井然,预约居民按时段有序签到。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学科主任陈晓平教授带领李欣然博士、叶润宇博士后组成的专家团刚落座,72岁的张大爷便攥着一沓病历来到诊桌前:“陈教授,我血压忽高忽低,药怎么调?”陈晓平教授一边查看既往检查报告,一边现场为其测量血压,“您心率偏快,这个药剂量得微调。建议您每天要坚持用蓝牙血压计记录,我们通过烛龙系统能实时看到数据。”话音未落,张大爷已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标注用药明细和监测要求。
  义诊区旁的会议室内,宣教活动同步开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李欣然以《高血压病的危害与管理》为题,通过PPT直观呈现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为居民系统科普高血压健康知识。她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控制现状切入,详细解读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明确不同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同时围绕高血压规范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展开说明,从“合理膳食、低盐低脂”的饮食建议,到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的生活指导,层层递进讲清防控要点。
  “光靠诊室测血压不够,大家得学会在家监测。”讲解中,李欣然博士特别强调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并提醒居民:“家庭血压控制全面达标,才是真正的血压达标。”台下居民听得认真,不时提笔记录或用手机拍摄关键内容。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健康资料160余份,为近50名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现场预约家庭医生随访77人,患教讲座覆盖居民46人。

医联体“搭桥梁”
家庭血压管理见实效


  这场“医防融合”的健康服务,正是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华西烛龙系统,打造基层高血压管理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我们通过‘每周专家坐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机制,结合‘二对一’蓝牙血压计管理——即一名华西专家、一名社区医生对应一名患者,让家庭血压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华西烛龙系统,实现精准干预。”陈晓平教授介绍,团队已连续3年参与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防控,协助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10余人次。
  数据显示,依托医联体合作与智能化管理,青龙街道辖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从2023年的68%提升至如今的74.11%,控制达标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前居民总觉得‘诊室测血压正常就没事’,通过今天的患教,大家都明白家庭监测的重要性了。”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道。
  “高血压防控关键在‘早发现、早管理’,核心是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陈晓平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医联体合作,完善“智能化监测+专业化指导+常态化宣教”模式。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送上“健康礼包”,更推动居民高血压认知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防控”转变,助力基层医疗机构筑牢慢性病防控“第一道防线”。
  接下来,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持续当好居民的健康管家,探索基层健康服务新路径,赋能社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