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社区这场治理实现“三赢”
路面变得干净、整洁。
昔日街边站到摆摊,如今有了“专属位置”。
昔日街边站到摆摊,如今有了“专属位置”。
曾经,早晚高峰的龙祥商业街,人挤不过摊、车挪不动步,吆喝声、喇叭声、剐蹭声声声入耳;10月24日上午,记者看到同样的街巷,路面宽阔整洁,行人步履轻快,街角新立的“鹿角社区(临时)便民市场”里,吆喝声还在,却成了烟火气的序曲。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鹿角社区用一场“靶向治理”,把居民的“堵心事”变成“暖心事”——占道经营的游商进了“家”,拥堵多年的道路通畅,街面干净,社区集体经济还能增收,这个“生活圈”里的五万余居民终于舒展了眉头。
万人的“出行困局”居民盼“治乱”
鹿角社区,地处成都东郊中法生态园核心区,8个商业楼盘与1个安置小区林立,常住人口超五万。经济发展的“快车”跑得飞快,但生活配套却“慢了半拍”:周边缺乏大型农贸市场,游商占道经营成“无奈之选”。简化桥东路、龙祥商业街周边,成“重灾区”。
“早上买菜,摊贩把人行道全占了,推着婴儿车得侧身走,生怕被剐蹭”;“晚上回来,路边停满三轮车、小货车,自家车拐不进小区”;“吆喝声到晚上八九点,窗户都不敢开。”居民李阿姨的吐槽,道出多数人的心声。道路拥堵、噪音扰民、环境脏乱,12345热线里的投诉“源源不断”,居民盼着“有人管管”。
学经验、建市场、强联动源头“疏堵结合”
“堵不是办法,得给摊贩找‘出路’,给居民谋‘通途’。”鹿角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7月中旬,社区党委牵头,一场关于龙祥商业街市容秩序的“治理协调会”召开,分析问题症结,明确“源头治理”方向:建临时便民市场“安摊”,强联动整治“清道”。
社区工作人员专程跑到龙泉驿区其他街道“取经”,学来城市社区治理的“精细经”——比如“网格化劝导”“物业协同管理”。结合经验,社区向街道党工委汇报整治方案:一是建(临时)便民市场,让游商“进场经营”;二是整合网格员、物业、志愿者,配合街道“城管执法进社区”,开展综合整治。
道路通、环境美摊贩安家、集体增收
9月,街道“城管执法进社区”正式启动,11名巡逻队员下沉一线。社区立马“搭台”:志愿劝导队“上街”,社区两委带头,网格员、物业、志愿者组成30人的队伍,每天早晚高峰在龙祥商业街、简化桥东路巡逻,对违规占道摊贩“柔性劝离”:“孃孃,市场里有位置,进去摆嘛,不晒不淋雨,还安全。”
多方联动“清道”,物业负责日常清洗路面,城管执法队对屡劝不改的摊贩依法处理,社区统筹协调。居民张叔叔评价:“各司其职,配合得跟一个人似的。”
便民市场“安摊”,10月初,临时便民市场投入使用——鲜肉、水果、干杂、蔬菜、熟食分区规范,60家摊贩“拎包入驻”。摊贩老周以前在街边“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仅交清洁费。
整治效果“立竿见影”,龙祥商业街的拥堵“老大难”解决了,早晚高峰再不见“车龙”;街面垃圾少了,噪音小了,居民出门不用再“踮脚绕摊”;市场里的摊贩规范经营,生意更红火。居民群里一片点赞:“社区这次是真办事,路通了,心也顺了!”
小市场撬动“大民生”集体收入年增50万
让人惊喜的是“连锁反应”:临时便民市场的运营解决了占道经营问题,还成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增长点”——按照上级要求,市场收益纳入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约50万元。“这笔钱会用于社区环境提升、居民活动,比如增设垃圾桶、办邻里节,让居民共享治理成果。”社区主要负责人介绍。
“临时”二字,藏着社区的“务实智慧”——先解决燃眉之急,再谋长远规划。鹿角社区的这场“治理行动”,没有“一刀切”的生硬,只有“疏堵结合”的温情:摊贩有了“家”,居民有了“路”,社区有了“钱”。下一步,社区还将加强巡查,优化市场管理,“让五万余居民的生活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