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住在成都-
E3住在成都
  • ·青年创意赋能小区治理 文明主题行动破解停车乱象
  • ·政企协同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四城联动构建活力家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青年创意赋能小区治理 文明主题行动破解停车乱象

创作手绘警示牌。

  

□华西社区报记者 程玥 受访者供图


  小区内自行车、电动车、汽车随意停放,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堵塞消防通道、激化邻里矛盾,是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近日,成都市青羊区黄田坝街道安康社区以“车位有限·文明无限”为主题,通过创意实践与居民共治,在817小区掀起了一场“文明停车”新风潮,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文明交通,安全第一。”在817小区,一块块手绘警示牌成为“网红打卡点”。青年志愿者们以丙烯马克笔为笔、板材为纸,将文明停车理念转化为憨态可掬的卡通猫、幽默温馨的提示语和醒目的文明标语。“我们希望通过可爱的图案传递社区温度,让居民在会心一笑中自觉规范停车。”志愿者小张一边绘制一边介绍。
  警示牌绘制完成后,志愿者们并未止步于“表面功夫”。通过前期调研,他们精准定位小区内非机动车乱停的“高发区”——楼道口、拐角处、单元门前等关键位置,将警示牌部署在“最需要的地方”。“既要确保警示效果,又不能影响通行,这需要反复推敲点位。”小张指着楼道口的一块警示牌解释。
  这种“精准治理”的思路,源于安康社区对协商民主制度的深度实践。社区通过“爱邻议事”平台,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梳理出停车乱象的痛点,并将共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从议事到执行,居民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和监督者。
  “以前觉得社区治理是‘别人的事’,现在发现自己也能出份力。”参与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小李感慨道。此次微行动中,安康社区充分激活青年力量,将“利己主义”转化为“利他创意”,让治理既有温度又有活力。
  安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基层协商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的生动缩影。“通过艺术行动传播文明理念,不仅改善了环境,更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他透露,社区正总结固化“车位有限·文明无限”经验,计划吸纳更多青年群体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常态化。
  如今,817小区的停车秩序已焕然一新。居民王女士说:“以前下班回家总为找车位发愁,现在大家都自觉停放,省心多了。”而那些手绘警示牌,也成了邻里间聊天的新话题——“你看那块猫牌,画得真有意思!”
  从“乱停乱放”到“文明归位”,安康社区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无需“大拆大建”,只需激活居民主体意识,用创意凝聚共识,便能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未来,这场“青春与文明的对话”还将继续,让更多社区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