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1 时评-
A11时评
  • ·发扬“三牛”精神 奋斗开创新局
  • ·“良心发现”式道歉更显维权之难
  • ·企业发红包留职工过年 防疫温情“两相宜”
  • ·慰问不在“调门高”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麻辣观点

慰问不在“调门高”

  

□李长安

  元旦、春节临近,走访慰问是机关单位的“必选动作”。无论是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还是慰问困难群众,都是一件温暖人心的好事。然而,一些地方出现的“包装式慰问”,让关怀变了味。
  “层层陪同式”慰问,让困难群众无所适从。个别机关领导下基层慰问,先到乡镇转一圈,乡镇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干部陪同;再到村社,村社又组织村干部陪同。兴师动众地“慰问”,往往还引得左邻右舍前来围观。
  对此,有领导竟自豪地说,“走访慰问就是要达到这样的轰动效果。”真不理解,到底是要达到什么效果?是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还是让围观群众看见领导“亲自”来慰问?恐怕干群之间存在着两种答案。
  “装裱式”慰问,中看不中用。有的拿着一个偌大的单位信封,里面装的却是200元慰问金,群众拿在手里就像是个木偶穿着一条喇叭裤;有的在慰问品包装盒上印字喷图,给印刷公司的费用甚至超过慰问品自身价值。在慰问品、慰问金上如此卖力地做宣传,主要就是为了留痕,彰显“我做了什么”。
  至于在慰问车身两边打上“送温暖下乡”,车前打条幅,用高音喇叭宣传等敲锣打鼓式慰问,那就更容易遭人诟病了。
  年终慰问,就是“回家看看”。只要把慰问对象当亲人,就会少一些虚张声势,就会捧出一颗为民之心来,多一些“归心似箭”,少一些“到此一游”,情不自禁地手拉手,膝触膝,心贴心,带着干群所思所盼所愿而回。这样的慰问不仅是在节假日,平时也应该有。“常回家看看”式慰问,才是“真温暖”。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