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地域性特色写作的诗性表现
  • ·小说家张炜《不践约书》:一场突破忧闷困境的诗歌书写
  • ·京城的密码——读邱华栋非虚构新著《北京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小说家张炜《不践约书》:一场突破忧闷困境的诗歌书写

  “我们相约大雪天来河边/带上那双滑冰鞋/穿上紫红色连体套头衫/一瓶烈酒和一捧煮花生/纷纷扬扬,雪下得真大/微风一吹像白色焰火/幽暗的玻璃后面那些小眼睛/看一个落落寡欢的人/抿着嘴唇来回踱步,坐下/慢慢享受节日般的绽放……”
  诗是语言的黄金,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一个优秀的小说家,骨子里往往是一个诗人。张炜也不例外。2021年,张炜带给读者的第一本新作就是一部长诗——《不践约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长诗是向爱人的倾诉

  在这部作品中,张炜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诗歌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的立体全方位覆盖性诗意呈现。
  长诗分为52节,是向一个视为知己的爱人的倾诉,一次精神告白,基于当下的回忆,逆时间之流任意回溯,来表达一个人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的探寻和追问。张炜的长诗一如浑厚的交响乐,时空大开大合,意象丰富,气势磅礴,节奏鲜明而又充满悠长的韵致,抒发对自然、人生和家园的爱与眷恋。
  张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他直言诗是“终生追求的目标。”在他看来,“诗的时代是过去了,大行其道的应该是小说。小说的边界一直在扩大,但诗仍然居于它的核心。没有抓住诗之核心的文学,都不可能杰出,无论获得怎样多的读者都无济于事。”
  二十多年来,张炜投入大量时间研读中国诗学,抚摸古典,叩击和倾听它们。这期间出版了五部古诗学著作,包括《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这被他视为研读的“副产品。”
  在自序文中,张炜这样表达写作该诗的心路:“这部诗章虽然命名为《不践约书》,却实在是心约之作,而且等了太久。我深知要有相当集中的时间来完成它,还需要足够的准备。我已准备了太久。一场全无预料的瘟疫笼罩了生活,而且前所未有。多半年半封闭状态下的日子,实在是一场砥砺和考验。由忧闷到困境,从精神到肉体,持续着坚持着,直到今天。在这样的时空中,我似乎更能够走入这部诗章的深处;也只有这次艰辛痛苦却也充满感激的写作,才让我避开了一段漫长枯寂的时光。我珍惜这部诗章。”

受到专业人士好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清纯——像一潭清水一样,像天籁的《声音》那样清纯干净的写作,慢慢地发展到像《古船》那样的厚重,像《九月寓言》那样的华丽,像《刺猬歌》那样的尖锐,像“高原系列”那样的宽阔,张炜的创作脉络是非常清晰的。2020年初推出《我的原野盛宴》,夏天又出版《斑斓志》,循着苏东坡的生命轨迹,一个顽强抗争、百折不挠的形象从历史尘烟中清晰地走出来;而由漓江出版社推出的50卷《张炜文集》,让读者更感知到作家思想与诗性的丰富以及创作历久弥新的奥秘,也为中国文学的阅读研究提供了绵密厚重的文本。作为一名50后,张炜的思考和书写能力,并没有因岁月的年轮而衰退,而是持续敏锐,持续勤奋,持续深刻,难能可贵。这就是2021年1月初,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办、组织评选的“名人堂·2020年度十大作家”,对上榜作家张炜的介绍和评语。
  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体中,张炜是作品“走出去”受到专业人士好评的少数之一。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说,在西方,张炜一直是个谜一样的人物。美国出版索引学会创会主席罗伯特·鲍曼说,“张炜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他的诗性、语言的魅力,以及描写历史和现实的令人惊愕的真实,都打动了我。”法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尚德兰也认为,以小说家著称的张炜的诗作,“同样是令人着迷的、值得珍惜的文字。在这特别的吟咏中,我们可以体会音乐的节奏、奇异的意境。语言和地域造成的晦涩并不能抵消和影响其另一种美丽与深刻。我们可以同意,张炜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