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宽窄巷-
A15宽窄巷
  • ·不脱壳壳
  • ·温江方言里的植物
  • ·蚂蟥缠倒鹭鸶脚
  • ·喝单碗儿
  • ·倒贴黄瓜二两
  • ·征稿启事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温江方言里的植物

  

□ 李永康

  现代温江方言的形成、消长和融合,与人口的迁徙,特别是受外来人口的迁入影响最大。其次,与古代蜀方言、古代通语俗语、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文、地理、农事、器具用品等一窥温江方言的趣味。
  关于植物,在清乾隆版《温江县志》中归类为“土产”的一部分,有“谷属”“蔬属”“果属”“药属”“竹属”“木属”之分。在民国版《温江县志》中,单列“植物”中,分草类、木类两大宗。
  我们来看看为植物命名的温江方言是如何有趣味。
  温江人把水稻或稻谷叫谷子——碾谷要碾得出米来,说话要说得出理来。把糯稻叫酒谷,把玉米叫玉麦,把向日葵叫向儿葵,把一种形状如梨、表面有凸刺、中间有核的菜瓜叫土耳瓜,把一种比一般的葱细短,味较浓、鳞茎部分像蒜的葱叫火葱,把辣椒叫海椒,把一种小一点的、尖朝上的、特别辣的叫朝天辣,把结球甘蓝叫莲花白,把一种茎叶嫩时可食用、叶圆形稍有皱缩的菜叫冬苋菜,把芋头叫芋子,把头年栽种的芋头叫芋母子,把栽种后新长出的芋头叫芋儿子,把芋头的茎叫芋荷杆,芋头的叶叫芋荷叶,把魔芋叫黑芋头,把青蒜叫蒜苗儿——莴笋炒蒜苗儿,青(亲)上加青(亲),只有南瓜还是叫南瓜。
  于是,过去的温江人掰完玉麦,便打谷子,讨一两个南瓜,或砍一窝莲花白,再讨一把朝天辣,蒸一碗火葱,就是一顿喷喷香的午饭。煮在甑脚的冬苋菜,挟到嘴里,还没有开始咬,它就自己滑到胃里。夏天住在林盘的苦蛋子树下摆龙门阵,如果大热天走路,可以摘一株芋荷叶戴在头上,遮挡火辣辣的日头。芋子也是可以当饭吃饱的。到了过年才可以把酒谷碾出来,采来粽叶,加上红豆、花椒,包粽子。向儿葵也是只有过年才可以揣在兜里慢慢吃,白天没有舍得吃完夜晚还揣在兜里,新衣服就面临着被老鼠咬烂的危险。
  有一段时间,温江人时兴吃肘子,吃猪蹄子。肘子或猪蹄子的吃法不多,无非就是红烧或清炖,还有腌卤。几家专卖肘子的店,一时食客盈门。啥子土耳瓜、火葱、冬苋菜、莲花白、芋子都靠边站了,地木耳桑果儿雷爪爪癞疙宝草棉花草渐渐不见了踪影。
  再后来,温江发展花木,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土耳瓜藤藤爬到树上会影响树苗的生长,成规模种植向儿葵,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游览观赏,升级为网红打卡点。今天的温江以“南城北林”为规划,以三医健康产业发展为龙头,确实收获了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