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专家建议:完善卖家信用积分制度,加大违规惩罚力度
“收到的实物与图片严重不一致,平台哪来的自信给出这样的描述?”这是最近贾女士在一家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上遇到的糟心事。
贾女士介绍,今年2月,她在平台上购买了一双LV的女鞋,商品描述为9成新,可收到的实物却让她大失所望,鞋面清晰可见有折痕,与图片描述严重不一致,当时就感觉受到了欺骗。随即,她向平台方提出了退货退款的要求。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二手平台消费舆情信息856873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528081条,占比61.63%。
如今,二手消费在年轻人中不断升温,特别是95后都市Z世代已经成为了二手交易的主力军。数据显示,二手电商目前在中国已有万亿级市场,但仍存在诸多漏洞亟待解决。其中包括平台以次充好、虚报高价、欺诈买家、恶意调换商品、消费维权难、交易支付安全问题、平台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二手电商平台上的这些漏洞,成为了整个电商行业“木桶”上的短板,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
那么,二手电商平台该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补齐短板呢?记者采访到了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她告诉记者,无论对于哪种二手电商平台,对其实施双层监管,夯实平台监管责任都是有必要的。
具体而言,陈端认为,一些私人之间通过C2C模式交易的小额标的,因为不是专业经营主体来进行买卖,注册成本低、违约成本低,维权取证难,需要平台夯实底线管理基础,在实名注册和资质审核方面把好入门关,在交易支付环节通过平台来设置一个买家支付、核验货品到卖家实际收款的时间窗口,对实名认证后的平台卖家采用信用积分制度,加大违规惩罚力度,倒逼主体行为合规守信。
对于消费者来说,陈端建议,首先消费者要有心理预期,既然是进行二手商品的买卖,对所购二手商品的性价比一定要有心理平衡点。其次最好是选择头部的二手电商平台,因为头部平台相对“小微特”平台来说,平台机制会更加完善。最后,消费者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善用规则对自身进行保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付文超